《落第长安》是唐代诗人常建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首句回答旁人将有的关于为何不回家的疑问;二、三两句写诗人落第后的心理活动,诗人唯恐碰上故里莺花烂漫的春光,造成再试不第的尴尬局面,故尔主动回避;结句写诗人决心客居求静、闭门苦读。全诗形象地记述了一个落第举子羁留帝京的心情,立意独特,诗情高亢。
落第长安
家园好在尚留秦,耻作明时失路人。
恐逢故里莺花笑,且向长安度一春。
作品简介
创作背景
唐代的科举考试科目中,进士科最受社会重视,也最难考,一百人中只取一二名,所以当时人把考中进士比作“登龙门”。《唐诗纪事》说:“开元中,进士唱尚书省,落第者至省门散去。”常建是开元十五年(727年)的进士,《落第长安》这首诗是常建记载进士及第前的一次考试而作。
翻译注释
翻译
我的家园依旧还在长安附近的秦地,耻于政治清明之时仍是仕途不得意之人。
回乡担心遭遇到莺与花的嘲笑,只能暂且在长安度过一个春天。
注释
(1)好在:依旧。
(2)尚:常用在复句的上一分句中表示让步,以便引起下文,在此是“仍”、“还”的意思。
(3)秦:这里代指长安。
(4)耻:此处是意动用法,“以…为耻”的意思。
(5)明时:指政治清明之时。
(6)失路:指落第不得志,仕途不得意之人。
(7)笑:嘲笑。一说为花开的意思。
(8)且:姑且,暂且。
全文拼音版
作者介绍
相关推荐
长安遇冯著
客从东方来,衣上灞陵雨。
问客何为来,采山因买斧。
冥冥花正开,飏飏燕新乳。
昨别今已春,鬓丝生几缕。
少年游·长安古道马迟迟
长安古道马迟迟,高柳乱蝉嘶。夕阳岛外,秋风原上,目断四天垂。
归云一去无踪迹,何处是前期?狎兴生疏,酒徒萧索,不似少年时。
长安早春旅怀
轩车歌吹諠都邑,中有一人向隅立。
夜深明月卷帘愁,日暮青山望乡泣。
风吹新绿草芽坼,雨洒轻黄柳条湿。
此生知负少年春,不展愁眉欲三十。
及第后寄长安故人
东都放榜未花开,三十三人走马回。
秦地少年多酿酒,已将春色入关来。
长安早春
旭日朱楼光,东风不惊尘。
公子醉未起,美人争探春。
探春不为桑,探春不为麦。
日日出西园,只望花柳色。
乃知田家春,不入五侯宅。
长安清明
蚤是伤春梦雨天,可堪芳草更芊芊。
内官初赐清明火,上相闲分白打钱。
紫陌乱嘶红叱拨,绿杨高映画秋千。
游人记得承平事,暗喜风光似昔年。
题长安壁主人
世人结交须黄金,黄金不多交不深。
纵令然诺暂相许,终是悠悠行路心。
山坡羊·长安怀古
骊山横岫,渭河环秀,山河百二还如旧。狐兔悲,草木秋。
秦宫隋苑徒遗臭,唐阙汉陵何处有?山,空自愁;河,空自流。
点绛唇·长安中作
沙际春归,绿窗犹唱留春住。问春何处,花落莺无语。
渺渺吟怀,漠漠烟中树。西楼暮,一帘疏雨,梦里寻春去。
题长安主人壁
久废南山田,叨陪东阁贤。
欲随平子去,犹未献甘泉。
枕籍琴书满,褰帷远岫连。
我来如昨日,庭树忽鸣蝉。
促织惊寒女,秋风感长年。
授衣当九月,无褐竟谁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