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杖》是宋代文学家刘子翚创作的是一首七言律诗。首联写诗人亲眼目睹的农村衰败破落。颔联具体写农村的破落状况:田园荒芜,苗少垄高;房舍简陋,风雨飘摇。颈联点明农村破败的原因:赋税太重。尾联反思自己,不事耕作却饱食“官粟”,觉得对不起农民。全诗表现了诗人的正义感与对农民的同情,写得语言朴实、浅近,简单读懂。
策杖
策杖农家去,萧条绝四邻。
空田依垅峻,断藁布窠匀。
地薄唯供税,年丰尚苦贫。
平生饱官粟,愧尔力耕人。
作品简介
创作背景
《策杖》此诗具体创作时间不详。一说此诗可能是作于兴化军通判任上,当时可能是诗人自己扶杖走到农家,看到农村萧条的景象和农民生活的贫困,觉得自己不耕田而饱食禄米,与力耕却按饿的农民相比,于心有愧。
一说或是作于晚年退居故乡崇安屏山时,作者以龙钟之躯,扶杖漫步于村野之间,本为聊遣逸兴、稍怡闲情;谁知展现在他眼前的却是民生调敝、四望萧条的阴暗图景。于是,作者“穷年忧黎元”的情怀不期然而生,忧愤之余,以言近旨远的诗笔,记录下自己的所见所感。
翻译注释
翻译
拄拐杖访农家心情寂寥,四邻家无生气人烟稀少。
田野里少禾苗垄高草多,农家舍蒿草房风雨飘摇。
土地薄收获少不够纳税,丰收年也难得全家温饱。
一辈子享官体免掉冻饿,有愧于种田人终生辛劳。
注释
(1)策杖:扶杖。
(2)萧条:凋零。
(3)绝四邻:四周已没有邻居。表明村间的荒寞与寂寥。
(4)空田:指田里已没有了禾稼。
(5)垅:田地分界的土堆,田埂。
(6)峻:高。
(7)藁:一种草类。此指干稻草。
(8)布:铺。
(9)窠:本指昆虫鸟兽栖息之所,引申指矮小的住房。
(10)薄:贫瘠。
(11)饱官粟:享受官家体禄。
(12)尔:指农民。
全文拼音版
作者介绍
刘子翚的诗
相关推荐
溪上遇雨二首·其二
坐看黑云衔猛雨,喷洒前山此独晴。
忽惊云雨在头上,却是山前晚照明。
九日
曾共山翁把酒时,霜天白菊绕阶墀。
十年泉下无消息,九日樽前有所思。
不学汉臣栽苜蓿,空教楚客咏江蓠。
郎君官贵施行马,东阁无因再得窥。
丰乐亭游春三首
【其一】
绿树交加山鸟啼,晴风荡漾落花飞。
鸟歌花舞太守醉,明日酒醒春已归。
【其二】
春云淡淡日辉辉,草惹行襟絮拂衣。
行到亭西逢太守,篮舆酩酊插花归。
【其三】
红树青山日欲斜,长郊草色绿无涯。
游人不管春将老,来往亭前踏落花。
五松驿
独下长亭念过秦,五松不见见舆薪。
只应既斩斯高后,寻被樵人用斧斤。
南山赵行军新诗盛称游宴之洽因寄一绝
莲幕遥临黑水津,櫜鞬无事但寻春。
梁王司马非孙武,且免宫中斩美人。
次韵尹潜感怀
胡儿又看绕淮春,叹息犹为国有人。
可使翠华周宇县,谁持白羽静风尘。
五年天地无穷事,万里江湖见在身。
共说金陵龙虎气,放臣迷路感烟津。
初过陇山途中呈宇文判官
一驿过一驿,驿骑如星流。
平明发咸阳,暮及陇山头。
陇水不可听,呜咽令人愁。
沙尘扑马汗,雾露凝貂裘。
西来谁家子,自道新封侯。
前月发安西,路上无停留。
都护犹未到,来时在西州。
十日过沙碛,终朝风不休。
马走碎石中,四蹄皆血流。
万里奉王事,一身无所求。
也知塞垣苦,岂为妻子谋。
山口月欲出,先照关城楼。
溪流与松风,静夜相飕飗。
别家赖归梦,山塞多离忧。
与子且携手,不愁前路修。
自袁州还京行次安陆先寄随州周员外
行行指汉东,暂喜笑言同。
雨雪离江上,蒹葭出梦中。
面犹含瘴色,眼已见华风。
岁暮难相值,酣歌未可终。
首夏山中行吟
梅子青,梅子黄,菜肥麦熟养蚕忙。
山僧过岭看茶老,村女当炉煮酒香。
杂诗十二首·其九
遥遥从羁役,一心处两端。
掩泪泛东逝,顺流追时迁。
日没星与昴,势翳西山颠。
萧条隔天涯,惆怅念常餐。
慷慨思南归,路遐无由缘。
关梁难亏替,绝音寄斯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