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画山水》是明代开国功臣刘基(伯温)的一首题画七绝。诗歌以水墨山水画为对象,前两句“澹澹轻烟冪半林,涓涓飞瀑泻遥岑”直接描绘画境:轻烟淡染林梢,飞瀑悬泻远山,以“澹澹”“涓涓”叠词营造空灵静谧的意境;后两句笔锋转至观画者的主观体验——“偶然坐石观流水”化身为画中高士,沉醉山水间竟“不记还山路浅深”,暗用《桃花源记》“忘路之远近”之典,将艺术欣赏的忘我境界与隐逸超然之情融为一体。全诗语言清丽,虚实相生,既再现画作神韵,又抒发出世之思,是明代题画诗中的典范之作。
题画山水
澹澹轻烟冪半林,涓涓飞瀑泻遥岑。
偶然坐石观流水,不记还山路浅深。
作品简介
创作背景
此诗具体创作时间不详,应作于刘基晚年(约洪武初年)。刘基虽助朱元璋建立明朝,但目睹官场倾轧(如胡惟庸排挤),渐生退隐之念。诗中“坐石观流水”的闲适,与“不记还山路”的迷醉,实为对政治纷扰的逃避和对林泉生活的向往。明代文人画兴盛,题画诗成为寄托情怀的载体,此诗既契合画境,亦折射刘基“功成身退”的理想,与其《郁离子》等作品中的隐逸思想一脉相承。
翻译注释
翻译
好似水波荡漾的轻烟覆盖了半片树林,细小的瀑布从远处陡峭的山崖飞泻而下。
偶然间坐在石头上观看流水,竟忘记了回去时山路的深浅。
注释
(1)澹澹:水波微微荡漾的样子。
(2)冪:覆盖,遮掩。
(3)涓涓:细水慢流的样子。
(4)遥岑:远处陡峭的小山崖。
全文拼音版
作者介绍
相关推荐
戏题画山水图歌
十日画一水,五日画一石。
能事不受相促迫,王宰始肯留真迹。
壮哉昆仑方壶图,挂君高堂之素壁。
巴陵洞庭日本东,赤岸水与银河通,中有云气随飞龙。
舟人渔子入浦溆,山木尽亚洪涛风。
尤工远势古莫比,咫尺应须论万里。
焉得并州快剪刀,剪取吴淞半江水。
菩萨蛮·题画
赤泥亭子沙头小,青青丝柳轻阴罩。亭下响流澌,衣波双鹭鹚。
田田初出水,菡萏念娇蕊。添个浣衣人。红潮较浅深。
题画竹
秋风昨夜渡潇湘,触石穿林惯作狂。
惟有竹枝浑不怕,挺然相斗一千场。
题画
村落晚晴天,桃花映水鲜。
牧童何处去,牛背一鸥眠。
题画兰
身在千山顶上头,突岩深缝妙香稠。
非无脚下浮云闹,来不相知去不留。
题画
碧水丹山映杖藜,夕阳犹在小桥西。
微吟不道惊溪鸟,飞入乱云深处啼。
题画猫
碧眼乌圆食有鱼,仰看胡蝶坐阶除。
春风漾漾吹花影,一任东郊鼠化鴽。
次韵题画
海石涵秋水,风篁生晚凉。
孤篷初歇雨,和月度潇湘。
题画梅
挥毫落纸墨痕新, 几点梅花最可人。
愿借天风吹得远, 家家门巷尽成春。
题画
三间茅屋,十里春风,窗里幽兰,窗外修竹。此何等雅趣,而安享之人不知也。懵懵懂懂,没没墨墨,绝不知乐在何处。惟劳苦贫病之人,忽得十日五日之暇,闭柴扉,扫竹径,对芳兰,啜苦茗,时有微风细雨,润泽于疏篱仄径之间;俗客不来,良朋辄至,亦适适然自惊为此日之难得也。凡吾画兰画竹画石,用以告慰天下之劳人,非以供天下之安享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