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是北宋末南宋初诗人陈与义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诗首联点出雨,说十日潇潇之雨,将炎热的夏天送走了。颔联两句离开雨说,而又是从雨中想出,其意境凄迷深邃。秋燕将南归,思念前迹,恍如一梦;梧桐经雨凋落,已与昨暮不同。颈联写诗人自己在雨中的感受。尾联宕开去说,在繁华浩穰的京城之中,自己只是“西风吹客衣”,言外有“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之慨。诗人舍弃了一般诗人咏雨的常规,没有一句正面写雨势雨景,而是集中写人在雨中的感受。
雨
萧萧十日雨,稳送祝融归。
燕子经年梦,梧桐昨暮非。
一凉恩到骨,四壁事多违。
衮衮繁华地,西风吹客衣。
作品简介
创作背景
《雨》这首诗作于政和八年(1118年),时诗人闲居京师等候除官,心情十分抑郁,所以借对雨的吟咏,抒发失意的牢愁。
翻译注释
翻译
一连下了十天雨,带走了暑热,也送走了夏天。
很快,燕子就要南飞,它一去就要半年,梦中一定会思想着故居;窗外的梧桐,经受风吹雨打,叶片就要飘坠,每天都会变得不同。
雨后的凉意是多么地舒适,真使人感到恩深入骨;家徒四壁,眼前的每件事都令人颓丧,使人悲伤。
繁华热闹的京城里,有多少人意气扬扬;只有我,独立在西风中,黯然销魂,任凭风儿吹拂着沾满尘土的衣衫。
注释
(1)潇潇:风雨声。
(2)祝融:传说中的火神,主夏季。这里指夏季。
(3)经年:经过一年或若干年。
(4)昨暮非:意思是已与昨晚的不同了。
(5)四壁:用司马相如“家徒四壁”事,形容贫穷困厄。
(6)衮衮:众多,不绝的样子。
(7)繁华地:京城。
(8)客衣:指客行者的衣着。
全文拼音版
作者介绍
陈与义的诗
相关推荐
雨中登岳阳楼望君山二首·其二
满川风雨独凭栏,绾结湘娥十二鬟。
可惜不当湖水面,银山堆里看青山。
雨后独行洛北
北阙望南山,明岚杂紫烟。
归云向嵩岭,残雨过伊川。
树绕芳堤外,桥横落照前。
依依半荒苑,行处独闻蝉。
雨过山村
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
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着中庭栀子花。
雨晴
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
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
雨晴后步至四望亭下鱼池上遂自乾明寺前东冈上归二首·其二
高亭废已久,下有种鱼塘。
暮色千山入,春风百草香。
市桥人寂寂,古寺竹苍苍。
鹳鹤来何处,号鸣满夕阳。
雨中看牡丹三首·其二
明日雨当止,晨光在松枝。
清寒入花骨,肃肃初自持。
午景发穠丽,一笑当及时。
依然暮还敛,亦自惜幽姿。
雨后秋凉
夜来秋雨后,秋气飒然新。
团扇先辞手,生衣不著身。
更添砧引思,难与簟相亲。
此境谁偏觉,贫闲老瘦人。
雨中花·夜行船
今岁花时深院,尽日东风,荡扬茶烟。但有绿苔芳草,柳絮榆钱。闻道城西,长廊古寺,甲第名园。有国艳带酒,天香染袂,为我留连。
清明过了,残红无处,对此泪洒尊前。秋向晚,一枝何事,向我依然。高会聊追短景,清商不暇馀妍。不如留取,十分春态,付与明年。
雨余小步
莲花莲叶柳塘西,疏雨疏风斜照低。
竹箨冠轻容雪鬓,桃枝杖滑困春泥。
垂虹疑饮双溪水,砌草新添一寸荑。
不拟孤山闲放鹤,鹁鸠恰恰向人啼。
雨雪曲
虏骑三秋入,关云万里平。
雪似胡沙暗,冰如汉月明。
高阙银为阙,长城玉作城。
节旄零落尽,天子不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