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吟

〔宋代〕邵雍

牡丹花品冠群芳,况是其间更有王。

四色变而成百色,百般颜色百般香。

古诗的意思及注释

逐句原文翻译

牡丹花品冠群芳,况是其间更有王。

牡丹气质高雅是花中的佼佼者,何况牡丹花中更有牡丹花王。

四色变而成百色,百般颜色百般香。

四种颜色变成了各种各样的色彩,每种颜色还有各自的香味。

注释

(1)群芳:各种艳丽、芳香的花草。

牡丹吟拼音版

dānyín
dānhuāpǐnguànqúnfāngkuàngshìjiāngèngyǒuwáng
biànérchéngbǎibǎibānyánbǎibānxiāng

作品简介

《牡丹吟》是北宋理学家邵雍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以牡丹为咏叹对象,首句“牡丹花品冠群芳”开门见山,确立其百花之冠的地位;次句“况是其间更有王”递进强调,暗合唐代“花王”封号的传统;后两句“四色变而成百色,百般颜色百般香”以数字递升手法,从基本四色衍生出无穷变幻,将视觉色彩与嗅觉芬芳完美融合。全诗语言明快如民谣,却在浅白中蕴含“理一分殊”的哲学观照,是宋代理学诗“即物穷理”的典型实践。

创作背景

《牡丹吟》此诗创作于北宋洛阳牡丹文化鼎盛时期(约公元11世纪中叶)。邵雍隐居洛阳安乐窝时,曾亲见欧陽修《洛阳牡丹记》载的“姚黄魏紫”等名品。诗中“四色”可能指当时主要的牡丹色系:红、白、紫、黄,“百般颜色”则暗合周师厚《洛阳花木记》记载的119个牡丹品种。与唐人“唯有牡丹真国色”的富贵赞美不同,邵雍作为象数学家,更注重从花色变幻中感悟“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的易理,这种将自然科学观察与哲学思考结合的写法,独具理学家咏物诗的特质。

作者介绍

邵雍(1011—1077),字尧夫,自号安乐先生,北宋著名理学家、易学家。隐居苏门山百源之上,世称“百源先生”。精研《周易》,创“先天象数学”,以数理推演宇宙万物生成变化。其学说融儒道思想,为北宋理学奠基人之一。著有《皇极经世》《伊川击壤集》,诗歌通俗而富哲理。晚年居洛阳,与司马光、程颢等交游。邵雍最著名的十首诗

相关诗文

牡丹

〔唐代〕薛涛

去春零落暮春时,泪湿红笺怨别离。

常恐便同巫峡散,因何重有武陵期?

传情每向馨香得,不语还应彼此知。

只欲栏边安枕席,夜深闲共说相思。

赏牡丹

〔唐代〕王建

此花名价别,开艳益皇都。

香遍苓菱死,红烧踯躅枯。

软光笼细脉,妖色暖鲜肤。

满蕊攒黄粉,含棱缕绛苏。

好和薰御服,堪画入宫图。

晚态愁新妇,残妆望病夫。

教人知个数,留客赏斯须。

一夜轻风起,千金买亦无。

牡丹

〔唐代〕李商隐

锦帏初卷卫夫人,绣被犹堆越鄂君。

垂手乱翻雕玉佩,折腰争舞郁金裙。

石家蜡烛何曾剪,荀令香炉可待熏。

我是梦中传彩笔,欲书花叶寄朝云。

牡丹

〔唐代〕罗隐

艳多烟重欲开难,红蕊当心一抹檀。

公子醉归灯下见,美人朝插镜中看。

当庭始觉春风贵,带雨方知国色寒。

日晚更将何所似,太真无力凭阑干。

牡丹

〔唐代〕韩琮

桃时杏日不争浓,叶帐成阴始放红。

晓艳远分金掌露,暮香深惹玉堂风。

名移兰杜千年后,贵擅笙歌百醉中。

如梦如仙忽零落,暮霞何处绿屏空。

牡丹

〔元代〕李孝光

富贵风流拔等伦,百花低首拜芳尘。

画栏绣幄围红玉,云锦霞裳蹋翠裀。

天上有香能盖世,国中无色可为邻。

名花也自难培植,合废天公万斛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