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即事》是南宋文学家文天祥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正值端午佳节,诗人却因朋友都不在身边而愈发感到孤独。诗人满怀炽热的报国之心,却遭人诬陷;本想以死明志,但为了使南宋王朝东山再起,他最终选择了和屈原不一样的道路,表现出诗人忠于朝廷、秉持忠义的执着精神。全诗感情跌宕起伏,情真意切,内容深刻,语言质朴。
端午即事
五月五日午,赠我一枝艾。
故人不可见,新知万里外。
丹心照夙昔,鬓发日已改。
我欲从灵均,三湘隔辽海。
作品简介
创作背景
宋恭帝德祐二年(1276),文天祥奉诏出使元军兵营谈判,因据理抗争被扣留。在镇江伺机逃脱后,又为所谓元军派丞相到扬州劝他投降的谣言所害,被诬陷通敌。在不被人了解的情况下,为了表明心志,文天祥愤然写下了《端午即事》这首诗。
翻译注释
翻译
五月五日的端午节,你赠与了我一枝艾草。
故去的人已看不见,新结交的朋友又在万里之外。
往日一心只想为国尽忠的人,现在已经白发苍苍。
我想要从屈原那里得到希望,只是三湘被辽海阻隔太过遥远。
注释
(1)即事:就眼前所遇之事作诗。
(2)五月五日午:即端午节。农历以地支纪月,五月为午,因此称五月为午月。端是“开端”“初”的意思,故初五又名端五。“五”与“午”通,端五即端午,五月初五即重午。“五”又为阳数,故端午又名端阳。
(3)艾:即艾草,味辣,是一种芳香化浊药物。端午节家家门口插菖蒲和艾草,实有驱虫辟邪之用。
(4)故人:老朋友。一说指与自己气味相投的古人。
(5)新知:新结交的知己。战国屈原《九歌·少司命》:“悲莫悲兮生离别,乐莫乐兮新相知。”
(6)丹心:赤诚的心。此指炽热的报国心。
(7)夙昔:早晚,喻每天。
(8)改:变白。一作“败”,稀疏。
(9)灵均:屈原的字。屈原名平,字原;又自称名正则,字灵均。
(10)三湘:湘江从上至下分别谓潇湘、资湘、沅湘,代指湖南。
(11)隔:间隔,距离。
(12)辽海:指辽河流域以东至海地区。泛指北方。
全文拼音版
作者介绍
文天祥的诗
相关推荐
端午遍游诸寺得禅字
肩舆任所适,遇胜辄留连。
焚香引幽步,酌茗开静筵。
微雨止还作,小窗幽更妍。
盆山不见日,草木自苍然。
忽登最高塔,眼界穷大千。
卞峰照城郭,震泽浮云天。
深沉既可喜,旷荡亦所便。
幽寻未云毕,墟落生晚烟。
归来记所历,耿耿清不眠。
道人亦未寝,孤灯同夜禅。
端正好·碧云天
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端居
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
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端午独酌
招得榴花共一觞,艾人笑杀老夫狂。
子兰赤口禳何益,正则红船看不妨。
团粽明朝便无味,菖蒲今日么生香。
一生幸免春端帖,可遣渔歌谱大章。
端午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端午
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
盐梅已佐鼎,曲糵且传觞。
事古人留迹,年深缕积长。
当轩知槿茂,向水觉芦香。
亿兆同归寿,群公共保昌。
忠贞如不替,贻厥后昆芳。
端午三首·其三
年年端午风兼雨,似为屈原陈昔冤。
我欲于谁论许事,舍南舍北鹁鸠喧。
端午日
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
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
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
端午日礼部宿斋有衣服綵结之贶以诗还答
良辰当五日,偕老祝千年。
彩缕同心丽,轻裾映体鲜。
寂寥斋画省,款曲擘香笺。
更想传觞处,孙孩遍目前。
端午三首·其二
忠言不用竟沉死,留得文章星斗罗。
何意更觞昌歜酒,为君击节一长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