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柴司户充刘卿判官之岭外

〔唐代〕高适

岭外资雄镇,朝端宠节旄。

月卿临幕府,星使出词曹。

海对羊城阔,山连象郡高。

风霜驱瘴疠,忠信涉波涛。

别恨随流水,交情脱宝刀。

有才无不适,行矣莫徒劳。

作品简介

《送柴司户充刘卿判官之岭外》是唐代诗人高适创作的一首五言诗,此诗开头四句写柴司户赴岭外之缘由,极力赞颂刘卿、柴司户二人;中间四句想象柴氏此去途中景象,海阔山高,道阻且长;最后四句叙别情,并勉励柴司户有才终将为用。全诗炼字炼句颇见功力,对仗工巧,景象阔大。

创作背景

《旧唐书·玄宗纪下》载天宝三载(744)夏四月“南海太守刘巨鳞击破海贼吴令光,永嘉郡平”。天宝六载(747)三月戊戌“南海太守彭果坐赃,决杖,长流溱溪郡,死于路”。天宝八载(749)五月“南海太守刘巨鳞坐赃,决死之”。又《新唐书·卢怀慎传》载,卢怀慎之子卢奂“天宝初,为南海太守。南海兼水陆都会,物产瑰怪,前守刘巨鳞、彭果皆以赃败,故以奂代之”。《旧唐书·卢奂传》:“天宝初,为晋陵太守。时南海郡利兼水陆,珍宝山积,刘巨鳞、彭果相替为太守、五府节度,皆坐脏巨万而死。”综上可知,刘巨鳞曾有两次出任南海太守充岭南五府经略采访处置使。从高诗内容看柴司户赴岭南,似在刘巨鳞首次出任南海太守时,又因诗中有“风霜驱瘴疠”之句,故此诗当作于唐玄宗天宝二年(743)秋。

翻译注释

翻译

刘卿镇守南海重镇,深得朝廷的信任。

朝廷高官光临幕府,帝王使者文人出身。

羊城面对辽阔的大海,象郡一带山连着山。

旅途的风霜驱走瘴气,忠信之人涉过波涛。

别情如水流不尽,体现交情只有赠宝刀。

有才不怕朝廷不用,走吧不用白白地悲伤。

注释

(1)柴司户:名未详。司户,唐制,府称户曹参军,州称司户参军,县称司户。

(2)刘卿:即刘巨鳞。

(3)岭外:岭南,即五岭以南地区,大庾岭、越城岭、骑田岭、萌渚岭、都庞岭总称五岭,位于今江西、湖南、广东、广西四省之间,是长江流域与珠江流域的分水岭。

(4)岭外资雄镇,朝端宠节旄:意谓刘巨鳞深得朝廷信任而镇守南海。雄镇,重镇。此处指南海。朝端,朝廷。节旄,指旌节。

(5)月卿:朝廷的高官。语本《尚书·洪范》:“王省惟岁,卿土惟月,师尹惟日。”孙星衍疏:“案,马义以王所眚职如岁兼四时,则卿土惟月,当谓统于王如月统于岁,师尹统于卿土如日统于月。”

(6)星使:古时认为天节人星主使臣事,因称帝王的使者为星使。

(7)词曹:指文学侍从之官。此指柴司户是文人出身。

(8)羊城:广州的别名。相传古代有五仙人乘五色羊执六穗秬而至此,故称。钱易《南部新书·庚》:“吴翛为广州刺史,未至州,有五仙人骑五色羊,负五穀而来。今州厅梁上,画五仙人骑五色羊为瑞,故广南谓之五羊城。”

(9)象郡:秦始皇在岭南地区设置的三郡之一,辖境相当于今广东省西南部、广西省南部和西部以及越南等地。《史记·秦始皇本纪》载:“三十三年,发诸尝逋亡人、赘婿、贾人略取陆梁地,为桂林、象郡、南海,以适遣戍。”

(10)瘴疠:指南方的瘴气。周去非《岭外代答》卷四:“岭外毒瘴……盖天气郁蒸,阳多宣泄,冬不闭藏,草木水泉,皆禀恶气,人生其间,日受其毒,元气不固,发为瘴疾。”

(11)忠信:忠诚信实。《周易·乾卦》:“君子进德修业,忠信所以进德也。”

(12)交情:人们在相互交往中建立起来的感情。《史记·汲郑列传》:“一死一生,乃知交情。一贫一富,乃知交态。一贵一贱,交情乃见。”

(13)有才无不适:此句意谓有才能不怕朝廷不招致。不适:不得,不招致。《韩非子·说林下》:“崇侯、恶来知不适纣之诛也,而不见武王之灭之也。”王先慎集解:“《书大传》一注:“适,得也。”

全文拼音版

sòngcháichōngliúqīngpànguānzhīlǐngwài
lǐngwàixióngzhèncháoduānchǒngjiémáo
yuèqīnglínxīng使shǐchūcáo
hǎiduìyángchéngkuòshānliánxiàngjùngāo
fēngshuāngzhàngzhōngxìnshètāo
biéhènsuíliúshuǐjiāoqíngtuōbǎodāo
yǒucáishìxíngláo

作者介绍

高适(704—765),字达夫,唐代著名边塞诗人,渤海蓨县(今河北景县)人。其诗雄浑豪放,多写边塞风光与军旅生活,与岑参并称“高岑”,代表作《燕歌行》《别董大》等慷慨悲壮,展现盛唐气象。早年潦倒,后从军边塞,官至淮南、剑南节度使,封渤海县侯,是唐代诗人中仕途最显达者之一。诗风质朴刚健,充满建功立业之志,为边塞诗派杰出代表。

高适的诗

相关推荐

送项判官

〔宋代〕王安石

断芦洲渚落枫桥,渡口沙长过午潮。

山鸟自呼泥滑滑,行人相对马萧萧。

十年长自青衿识,千里来非白璧招。

握手祝君能强饭,华簪常得从鸡翘。

送方尊师归嵩山

〔唐代〕王维

仙官欲往九龙潭,旄节朱幡倚石龛。

山压天中半天上,洞穿江底出江南。

瀑布杉松常带雨,夕阳苍翠忽成岚。

借问迎来双白鹤,已曾衡岳送苏耽。

送董元达

〔宋代〕谢逸

读书不作儒生酸,跃马西入金城关。

塞垣苦寒风气恶,归来面皱须眉斑。

先皇召见延和殿,议论慷慨天开颜。

谤书盈箧不复辩,脱身来看江南山。

长江滚滚蛟龙怒,扁舟此去何当还?

大梁城里定相见,玉川破屋应数间。

送陵州路使君赴任

〔唐代〕杜甫

王室比多难,高官皆武臣。

幽燕通使者,岳牧用词人。

国待贤良急,君当拔擢新。

佩刀成气象,行盖出风尘。

战伐乾坤破,疮痍府库贫。

众寮宜洁白,万役但平均!

霄汉瞻佳士,泥涂任此身。

秋天正摇落,回首大江滨!

送东阳马生序

〔明代〕宋濂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

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甚称其贤。余朝京师,生以乡人子谒余,撰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与之论辩,言和而色夷。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是可谓善学者矣!其将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谓余勉乡人以学者,余之志也;诋我夸际遇之盛而骄乡人者,岂知余者哉!

送曾巩秀才序

〔宋代〕欧阳修

广文曾生,来自南丰,入太学,与其诸生群进于有司。有司敛群才,操尺度,概以一法。考。其不中者而弃之;虽有魁垒拔出之才,其一累黍不中尺度,则弃不敢取。幸而得良有司,不过反同众人叹嗟爱惜,若取舍非己事者。诿曰:“有司有法,奈何不中!”

有司固不自任其责,而天下之人亦不以责有司,皆曰:“其不中,法也。”

不幸有司尺度一失手,则往往失多而得少。

呜呼!有司所操果良法邪?何其久而不思革也?况若曾生之业,其大者固已魁垒,其于小者亦可以中尺度;而有司弃之,可怪也!然曾生不非同进,不罪有司,告予以归,思广其学而坚其守。予初骇其文,又壮其志,夫农不咎岁而菑播是勤,甚水旱则已;使一有获,则岂不多邪?

曾生橐其文数十万言来京师,京师之人无求曾生者,然曾生亦不以干也。予岂敢求生,而生辱以顾予。是京师之人既不求之,而有司又失之,而独予得也。于其行也,遂见于文,使知生者可以吊有司而贺余之独得也。

送岑征君归鸣皋山

〔唐代〕李白

岑公相门子,雅望归安石。

奕世皆夔龙,中台竟三拆。

至人达机兆,高揖九州伯。

奈何天地间,而作隐沦客。

贵道能全真,潜辉卧幽邻。

探元入窅默,观化游无垠。

光武有天下,严陵为故人。

虽登洛阳殿,不屈巢由身。

余亦谢明主,今称偃蹇臣。

登高览万古,思与广成邻。

蹈海宁受赏,还山非问津。

西来一摇扇,共拂元规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