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天乐·咏世

〔元代〕张鸣善

洛阳花,梁园月,好花须买,皓月须赊。

花倚栏干看烂熳开,月曾把酒问团圆夜。月有盈亏花有开谢,想人生最苦离别。

花谢了三春近也,月缺了中秋到也,人去了何日来也?

作品简介

《普天乐·咏世》元朝散曲家张鸣善的小令代表作之一。这首小令题为“咏世”,内容上围绕“想人生最苦离别”,看似写离愁,实际上也表达了张鸣善的人生态度,抒发了人生感慨。小令整体结构精致,文字新巧,且含哲理意味,耐人咀嚼。

创作背景

据钟嗣成《录鬼簿》载,张鸣善可谓声名彰于当时,但其生平行止,史料记载不祥,只能大致确定他生活于元末明初,其作品与行迹也难以对应。

翻译注释

翻译

在洛阳赏花,到梁园赏月,好花应不惜钱去买,明月也应不惜钱去买。

依着栏干观赏花开放得一片烂熳,举酒问明月为何如此团圆。月有圆有缺花有开有谢,想到人生最苦的事情莫过于离别。

花谢了到了三春再开,月缺了到了中秋又圆,人去了什么时候能再来呢?

注释

(1)洛阳花:即洛阳的牡丹花。

(2)梁园月:即梁园的月色。梁园,西汉梁孝王所建。孝王曾邀请司马相如、枚乘等辞赋家在园中看花赏月吟诗。

(3)赊:原指买卖货物时延期付款或收款,这里也指买。“好花须买,皓月须赊”互文。

(4)花倚栏干看烂熳开:“倚栏干看花烂熳开”的倒装,下句同此。熳:曼延,“烂熳”古同“烂漫”。

(5)月曾把酒问团圆夜:化用苏轼《水调歌头》词逾:“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6)三春:孟春、仲春、季春,借指春天。

全文拼音版

tiān··yǒngshì
luòyánghuāliángyuányuèhǎohuāmǎihàoyuèshē
huālángānkànlànmànkāiyuècéngjiǔwèntuányuányuèyǒuyíngkuīhuāyǒukāixièxiǎngrénshēngzuìbié
huāxièliǎosānchūnjìnyuèquēliǎozhōngqiūdàorénliǎolái

作者介绍

张鸣善(生卒年不详),名择,自号顽老子,元末平阳(今山西临汾市)人。其先人于北宋末年南渡,鸣善流寓江浙一带,居扬州时间尤长,曾官淮东道宣慰司(治扬州)令史、擢江浙提学,后谢病辞官。散曲今存小令十三首,套数二套,常以诙谐语作刺世讥时之词。

张鸣善的诗

相关推荐

普天乐·湖上废圃

〔元代〕张可久

古苔苍,题痕旧。疏花照水,老叶沉沟。蜂黄点绣屏,蝶粉沾罗袖。

困倚东风垂杨瘦,翠眉攒似带春愁。寻村问酒,无人倚楼,有树维舟。

普天乐·西湖即事

〔元代〕张可久

蕊珠宫,蓬莱洞。青松影里,红藕香中。千机云锦重,一片银河冻。缥缈佳人双飞凤,紫萧寒月满长空。阑干晚风,菱歌上下,渔火西东。

普天乐·浙江秋

〔元代〕姚燧

浙江秋,吴山夜。愁随潮去,恨与山叠。寒雁来,芙蓉谢。

冷雨青灯读书舍,待离别怎忍离别。今宵醉也,明朝去也,宁奈些些。

普天乐·柳丝柔

〔元代〕滕宾

柳丝柔,莎茵细。数枝红杏,闹出墙围。院宇深,秋千系。

好雨初晴东郊媚。看儿孙月下扶梨。黄尘意外,青山眼里,归去来兮。

普天乐·闲居

〔元代〕张养浩

好田园,佳山水。闲中真乐,几个人知?自在身,从吟醉。

一片闲云无拘系,说神仙恰是真的。任鸡虫失得,夔蚿多寡,鹏鷃高低。

普天乐·翠荷残

〔元代〕滕宾

翠荷残,苍梧坠。千山应瘦,万木皆稀,蜗角名,蝇头利。输与渊明陶陶醉,尽黄菊围绕名篱。良田数顷,黄牛二只,归去来兮。

普天乐·花园改道院

〔元代〕任昱

锦江滨,红尘外,王孙去后,仙子归来。寒梅不改香,舞榭今何在?富贵浮云流光快,得清闲便是蓬莱。门迎野客,茶香石鼎,鹤守茅斋。

普天乐二首

〔元代〕张养浩

折腰惭,迎尘拜。槐根梦觉,苦尽甘来。花也喜欢,山也相爱,万古东篱天留在,做高人轮到吾侪。山妻稚子,团栾笑语,其乐无涯。

看了些荣枯,经了些成败。子猷兴尽,元亮归来。把翠竹栽,黄茅盖,你便占尽白云无人怪。早子收心波竹杖芒鞋,游山玩水,吟风弄月,其乐无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