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子由苦寒见寄

〔宋代〕苏轼

人生不满百,一别费三年。

三年吾有几,弃掷理无还。

长恐别离中,摧我鬓与颜。

念昔喜著书,别来不成篇。

细思平时乐,乃谓忧所缘。

吾从天下士,莫如与子欢。

羡子久不出,读书虱生毡。

丈夫重出处,不退要当前。

西羌解仇隙,猛士忧塞壖。

庙谋虽不战,虏意久欺天。

山西良家子,锦缘貂裘鲜。

千金买战马,百宝妆刀环。

何时逐汝去,与虏试周旋。

作品简介

《和子由苦寒见寄》是宋代文学家苏轼写给弟弟子由(苏辙)的酬和五言古诗。开篇“人生不满百,一别费三年”以质朴语言道尽兄弟别离之苦,中间“念昔喜著书”至“莫如与子欢”层层递进,抒发手足情深;后段笔锋陡转,“丈夫重出处”以下借边塞军情言志,通过“山西良家子”的英姿与“庙谋不战”的妥协形成对比,最终爆发出“与虏试周旋”的报国豪情。全诗在亲情抒发与家国忧思间自如转换,展现苏轼早期诗歌中沉郁与豪放并存的独特气质。

创作背景

《和子由苦寒见寄》此诗作于宋仁宗嘉祐八年(1063年),苏轼时年28岁,在凤翔府判官任上。当时北宋与西夏战事紧张,而朝廷主和声浪高涨。苏辙原诗《苦寒》有“谁知严冬月,支体暖如春”句,苏轼以此诗相和。诗中“西羌解仇隙”暗指当年西夏与宋议和之事,“山西良家子”实写陕西路征集的乡兵。末句“与虏试周旋”既是对弟弟“闭门读书”生活的呼应,也是苏轼初次外任时建功立业理想的真切流露,为其后来《江城子·密州出猎》中“会挽雕弓如满月”的豪放词风埋下伏笔。

翻译注释

翻译

人生到不了一百年,如今我们一别已经整整三年了。

我能有几个三年啊,过去了就永远失去。

而别愁能够让人更快的衰老。

想以前总喜欢写信,可自从分别后,离愁让我不忍动笔。

想起以往的欢乐,此时却被忧愁缠绕。

我交往了许多朋友,但都不相处得愉快。

只有你读书最是勤奋,昼夜不离出席,以致坐毡上都生了虱子。

你如果要入世,一定要有一番大的作为。

自从朝廷和西夏达成了妥协,一些有识之士常为边防忧虑。

朝廷放松了戒备,可西夏却总是肆意骚扰边境。

如今陕醮解了有志的勇士,个个穿着漂亮的皮袍。

买了上好的骏马,用宝石装饰宝刀,准备从征。

何时我也能够随他们一起去,定要与强虏对阵应战。

注释

(1)一别:指嘉裙六年苏轼与苏辙自汴京分别后。

(2)缘:缠绕。

(3)塞壖:边境上的空地。

(4)庙谋:朝廷的决策。

(5)山西良家子:当时的北宋朝廷采纳韩琦的建议,在陕西诸州招义勇,得十五万余人。

(6)周旋:对阵应战。

全文拼音版

yóuhánjiàn
rénshēngmǎnbǎibiéfèisānnián
sānniányǒuzhìhuán
chángkǒngbiézhōngcuībìnyán
niànzhùshūbiéláichéngpiān
píngshínǎiwèiyōusuǒyuán
cóngtiānxiàshìhuān
xiànjiǔchūshūshīshēngzhān
zhàngchóngchūchù退tuìyàodāngqián
西qiāngjiěchóuměngshìyōusàiruán
miàomóusuīzhànjiǔtiān
shān西liángjiājǐnyuándiāoqiúxiān
qiānjīnmǎizhànbǎibǎozhuāngdāohuán
shízhúshìzhōuxuán

作者介绍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政治家,与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三苏”。其诗、词、散文成就卓著,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词豪放洒脱,开宋词豪放派先河,代表作有《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等。仕途坎坷,屡遭贬谪,却豁达乐观。书法、绘画亦有造诣,是中国文化史上罕见的全才。

相关推荐

和子由渑池怀旧

〔宋代〕苏轼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

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

和王介甫明妃曲二首·其一

〔宋代〕欧阳修

胡人以鞍马为家,射猎为俗。

泉甘草美无常处,鸟惊兽骇争驰逐。

谁将汉女嫁胡儿,风沙无情貌如玉。

身行不遇中国人,马上自作思归曲。

推手为琵却手琶,胡人共听亦咨嗟。

玉颜流落死天涯,琵琶却传来汉家。

汉宫争按新声谱,遗恨已深声更苦。

纤纤女手生洞房,学得琵琶不下堂。

不识黄云出塞路,岂知此声能断肠!

和秦太虚梅花

〔宋代〕苏轼

西湖处士骨应槁,只有此诗君压倒。

东坡先生心已灰,为爱君诗被花恼。

多情立马待黄昏,残雪消迟月出早。

江头千树春欲暗,竹外一枝斜更好。

孤山山下醉眠处,点缀裙腰纷不扫。

万里春随逐客来,十年花送佳人老。

去年花开我已病,今年对花还草草。

不如风雨卷春归,收拾馀香还畀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