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律·挽戴安澜将军

〔近代〕毛泽东

外侮需人御,将军赋采薇。

师称机械化,勇夺虎罴威。

浴血东瓜守,驱倭棠吉归。

沙场竟殒命,壮志也无违。

古诗的意思及注释

逐句原文翻译

外侮需人御,将军赋采薇。

来自国外的侮弄需要人去抵挡,戴安澜将军受命于危难之中,率部远征,用自己的行动谱写了一曲抗日的《采薇》诗篇。

师称机械化,勇夺虎罴威。

戴安澜将军所率领的200师靠英勇善战,勇敢顽强,大灭了日本帝国主义的威风。

浴血东瓜守,驱倭棠吉归。

东瓜之战中,将军率领将士浴血奋战,终于坚守住了东瓜重镇,又在棠吉之战中,率领将士从日寇手中夺回了棠吉。

沙场竟殒命,壮志也无违。

一代抗日英杰竟然命丧缅北战场,将军虽壮志未酬,却用自己年轻的生命实践了自己的凌云壮志,死得其所,死而无憾。

注释

(1)外侮:来自国外的侮弄。侮:欺负,侮辱。此指当年日本军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

(2)御:抵挡。

(3)赋:朗诵。

(4)采薇:《诗·小雅》中有《采薇》篇,其诗描写戍边抗击外族入侵的兵士久历艰苦,在回乡的路上又饱受饥寒。

(5)师:军队。此指戴所率领的国民党第5军第200师。

(6)虎罴:这里比喻凶猛的敌人。罴:见《七律·冬云》(罴)注。

(7)东瓜:一作“冬瓜”,即同古,缅甸南部重镇。

(8)棠吉:缅甸中部地名。

(9)沙场:即战场。

(10)竟:副词,竟然,表示有点出乎意料。

(11)殒命:丧命。

(12)无违:没有违背。

五律·挽戴安澜将军拼音版

··wǎndàiānlánjiāngjūn
wàirénjiāngjūncǎiwēi
shīchēngxièhuàyǒngduówēi
xuèdōngguāshǒutángguī
shāchǎngjìngyǔnmìngzhuàngzhìwéi

作品简介

《五律·挽戴安澜将军》毛泽东写于1943年。此诗悼念之人戴安澜是国民党第五军第二零零师师长,赴缅甸作战中壮烈牺牲。

毛泽东通过这首诗歌颂这位抗日英雄,表达了号召国共合作,团结抗日的愿望,戴安澜将军为代表歌颂了中华民族不怕流血牺牲、前赴后继的伟大精神。《五律·挽戴安澜将军》这首诗最早发表在1983年12月28日《人民政协报》。

创作背景

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1942年2月,日军为切断盟国援华物资的重要运输线――滇缅公路,向当时为英国殖民地的缅甸大举进攻。应英国政府要求,国民政府派遣远征军约十万人入缅作战。远征军同日军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给敌人以重大打击。这次作战,远征军主力二零零师长戴安澜部奋勇搏杀,表现最为突出。5月,开始撤回国内。在撤退途中,戴安澜的部队遭到敌人伏击,戴安澜被流弹击中,身负重伤,不幸于5月26日殉国。噩耗传来,举国悲痛。同年秋。戴安澜将军追悼会在广西全州举行。国民政府特派代表李济深主持国葬仪式。中央领导人毛泽东特送挽诗,对这位抗日有功的将领深表哀悼。《五律·挽戴安澜将军》这首诗根据1943年戴安澜将军追悼会挽联挽诗登记册刊印。另题为“海鸥将军千古”。

相关诗文

五月旦作和戴主簿

〔魏晋〕陶渊明

虚舟纵逸棹,回复遂无穷。

发岁始俛仰,星纪奄将中。

南窗罕悴物,北林荣且丰。

神萍写时雨,晨色奏景风。

既来孰不去?人理固有终。

居常待其尽,曲肱岂伤冲。

迁化或夷险,肆志无窊隆。

即事如已高,何必升华嵩。

五日观妓

〔唐代〕万楚

西施谩道浣春纱,碧玉今时斗丽华。

眉黛夺将萱草色,红裙妒杀石榴花。

新歌一曲令人艳,醉舞双眸敛鬓斜。

谁道五丝能续命,却知今日死君家。

五松山送殷淑

〔唐代〕李白

秀色发江左,风流奈若何?

仲文了不还,独立扬清波。

载酒五松山,颓然白云歌。

中天度落月,万里遥相过。

抚酒惜此月,流光畏蹉跎。

明日别离去,连峰郁嵯峨。

五石之瓠

〔先秦〕庄子

惠子谓庄子曰:“魏王贻我大瓠之种,我树之成而实五石。以盛水浆,其坚不能自举也。剖之以为瓢,则瓠落无所容。非不呺然大也,吾为其无用而掊之。”

庄子曰:“夫子固拙于用大矣。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世世以洴澼絖为事。客闻之,请买其方百金。聚族而谋之曰:‘我世世为洴澼絖,不过数金。今一朝而鬻技百金,请与之。’客得之,以说吴王。越有难,吴王使之将。冬,与越人水战,大败越人,裂地而封之。能不龟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絖,则所用之异也。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而忧其瓠落无所容?则夫子犹有蓬之心也夫!”

五代史伶官传序

〔宋代〕欧阳修

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此三者,吾遗恨也。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

《书》曰:“满招损,谦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作《伶官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