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李次云窗竹》是唐朝伟大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的一首咏竹诗,全诗运用巧妙的对比描写,生动形象的表达了诗人对竹洁高品质的赞誉。
题李次云窗竹
不用裁为鸣凤管,不须截作钓鱼竿。
千花百草凋零后,留向纷纷雪里看。
作品简介
创作背景
竹,在历代文人墨客的心目中,向来都是某种精神品格的象征。苏东坡曾作诗:“宁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可想而知,竹子的品格在文人心中有多高尚。诗人在赞赏竹的高尚品质同时,也衬托出自已高洁的情怀。
翻译注释
翻译
它不需要被做成用来吹奏的笙箫,也不需要截断做成钓鱼竿。
只待冬天千花百草凋零后,在纷飞的大雪中去看那点点葱翠。
注释
(1)凤管:笙箫。
全文拼音版
题李次云窗竹
不用裁为鸣凤管,不须截作钓鱼竿。
千花百草凋零后,留向纷纷雪里看。
作者介绍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祖籍太原,生于新郑(今属河南)。其诗通俗晓畅,反映社会现实,代表作《长恨歌》《琵琶行》《卖炭翁》等广为传诵。曾任翰林学士、左拾遗等职,因直言进谏被贬江州司马。晚年闲居洛阳,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与元稹并称"元白",诗作流传极广,甚至远播海外,对后世影响深远。
白居易的诗
相关推荐
题诗后
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知音如不赏,归卧故山秋。
题峰顶寺
夜宿峰顶寺,举手扪星辰。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题扬州驿
银烛高烧照不眠,呼儿饮马啜清泉。
寒砧万户月如水,塞雁一声霜满天。
金缕款歌来枕上,银瓶索酒到亭前。
明朝走马燕山道,赢得红楼说少年。
题李俨黄菊赋
昨日得卿黄菊赋,碎剪金英填作句。
袖中犹觉有余香,冷落西风吹不去。
题榴花
五月榴花照眼明,枝间时见子初成。
可怜此地无车马,颠倒青苔落绛英。
题尉迟将军新庙
周室既板荡,贼臣立婴儿。
将军独激昂,誓欲酬恩私。
孤城日无援,高节终可悲。
家国共沦亡,精魂空在斯。
沈沈积冤气,寂寂无人知。
良牧怀深仁,与君建明祠。
父子俱血食,轩车每逶迤。
我来荐蘋蘩,感叹兴此词。
晨光上阶闼,杀气翻旌旗。
明明幽冥理,至诚信莫欺。
唯夫二千石,多庆方自兹。
题秋江独钓图
一蓑一笠一扁舟,一丈丝纶一寸钩。
一曲高歌一樽酒,一人独钓一江秋。
题画
村落晚晴天,桃花映水鲜。
牧童何处去,牛背一鸥眠。
题华清宫
行尽江南数十程,晓星残月入华清。
朝元阁上西风急,都入长杨作雨声。
题瓜州新河饯族叔舍人贲
齐公凿新河,万古流不绝。
丰功利生人,天地同朽灭。
两桥对双阁,芳树有行列。
爱此如甘棠,谁云敢攀折。
吴关倚此固,天险自兹设。
海水落斗门,湖平见沙汭。
我行送季父,弭棹徒流悦。
杨花满江来,疑是龙山雪。
惜此林下兴,怆为山阳别。
瞻望清路尘,归来空寂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