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句原文翻译
采诗官,采诗听歌导人言。
采诗的官员,采集诗歌,引导百姓发言。
言者无罪闻者诫,下流上通上下泰。
言者没有罪,听者有所警惕,消除隔阂,上下才能通气。
周灭秦兴至隋氏,十代采诗官不置。
周亡秦兴直到隋代,十个朝代,再不设采诗的官员。
郊庙登歌赞君美,乐府艳词悦君意。
祭祀宴会,只歌颂皇帝的美德,乐府艳诗,只博取皇帝的喜欢。
若求兴谕规刺言,万句千章无一字。
要寻找规谏讽刺的词儿,万句千章中没有只语片言。
不是章句无规刺,渐及朝廷绝讽议。
自从章句中没有讽刺,发展到朝廷里断绝讽议。
诤臣杜口为冗员,谏鼓高悬作虚器。
净臣闭上口充当闲员,谏鼓高挂起变成虚器。
一人负扆常端默,百辟入门两自媚。
皇帝在朝堂常常沉默,百官进门来个个献媚。
夕郎所贺皆德音,春官每奏唯祥瑞。
夕郎所贺的都是德音,春官所奏的只有祥瑞。
君之堂兮千里远,君之门兮九重閟。
君的殿堂啊远隔千里,君的大门啊深闭九重。
君耳唯闻堂上言,君眼不见门前事。
君的两耳只听殿上的语言,君的双眼不见门外的事情。
贪吏害民无所忌,奸臣蔽君无所畏。
奸臣毫无畏惧地欺骗君王,贪吏肆无忌惮地残害人民。
君不见厉王胡亥之末年,群臣有利君无利。
您不见周厉王秦二世的末年,受害的是君王,得利的是群臣。
君兮君兮愿听此,欲开壅蔽达人情。先向歌诗求讽刺。
君啊君啊请您细听:要想扫除障碍了解民情,先向诗歌中寻求讽刺的精神。
注释
(1)采诗官:据文献记载,周代设有采诗官,负责采集各地的诗歌,上呈王室,使周王可以了解各地的民情风俗,知道政治得失,加以改善。
(2)郊庙:帝王祭祀。郊,指在国都近郊祭天地;庙,指在宗庙祭祖。
(3)登歌:帝王祭祀、宴飧时,乐师登堂奏乐唱歌。
(4)乐府艳词:六朝后期,乐府歌辞趋向华美雕琢,多表现官廷享乐生活。
(5)兴:启发。
(6)谕:告知。
(7)不是:不仅是。
(8)规:劝诚。
(9)诤臣:指谏官。诤,直言规劝。
(10)杜口:闭口。这里指不向皇常进谏。
(11)谏鼓:设在朝堂大门外,允许臣民击鼓,以进谏或申冤。又名登闻鼓。
(12)一人:指皇帝。
(13)负扆:背向屏风。《礼记·明堂位》:“天子负斧依(扆),南乡而立。”
(14)端默:端坐不言。
(15)夕郎:唐代门下省给事中别称。给事中负责审核内外诏令章奏。
(16)春官:《周礼》中的官署名,即后世礼部。唐代礼部掌管礼仪、祭祀、贡举等事。
(17)九重:常指宫门深邃。《楚辞·九辩》:“君之门以九重。”
(18)閟:闭门。
(19)厉王:周厉王。西周末期的暴君,禁止人民议论,最终引起反抗,逃奔外地而死。
(20)胡亥:即秦二世。他听信宦官赵高的话,深居宫中,不见群臣,也不听取任何意见,后被赵高杀死。
(21)达人情:了解民情。唐避太宗讳,以“人”代“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