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句原文翻译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就没有菩提树, 也并不是明亮的镜台。
佛性常清净,何处有尘埃!
只要佛性清净,哪里会有什么尘埃?
注释
(1)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采用了倒装语法结构,可理解为“本无菩提树,亦非明镜台”。这两句是针对神秀《无相偈》的前两句所作,应联系在一起理解。相传佛教始祖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静坐七天七夜觉悟成佛。明镜台是僧人坐禅之处,据《资持记》下二之三:“坐禅之处,多悬明镜,以助心行。”
(2)佛性:梵汉并译名词,意译为“觉性”“如来性”,有时被称为“涅”,或叫“真如”,也是“如来藏”的异名,是佛教徒所追求的修行目标和理想境界。
(3)清净:佛教术语,远恶行,离惑垢,称为清净。
(4)何处有尘埃:针对无相偈的“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所作,佛性清净,色即是空,所以尘埃也是空。尘埃,佛教认为各种尘埃都是污染人的性情的东西。《净心戒规》云:“云何名尘,沾污净心,触身成垢,故名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