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友人游河东》是唐代诗人项斯的一首五言律诗。此诗以送别为题材,通过描绘乱世背景下的离别场景,抒发了诗人对友人远行的深切关怀与忧思。首联“停车晓烛前,一语几潸然”以烛前话别、泪下潸然的画面烘托离愁;颔联“路去干戈日,乡遥饥馑年”暗喻友人前行之路充满战乱,故乡亦饱受饥荒之苦;颈联以“晴见雁”“晚无蝉”的意象对比,暗示旅途孤寂与时节萧瑟;尾联劝友人莫久留他乡,期盼互通音信。全诗语言凝练,情感沉郁,反映了晚唐动荡社会中士人的漂泊之痛与友情之笃。
送友人游河东
停车晓烛前,一语几潸然。
路去干戈日,乡遥饥馑年。
湖波晴见雁,槐驿晚无蝉。
莫纵经时住,东南书信偏。
作品简介
创作背景
《送友人游河东》此诗创作于晚唐时期,具体年份不详。当时藩镇割据、战乱频发(干戈),加之自然灾害导致饥馑蔓延,社会动荡不安。项斯作为寒门诗人,常年漂泊,对乱世离愁有深切体会。诗中“河东”指山西一带,可能为友人漂泊之地。诗人借送别之际,既表达对友人安危的担忧,亦暗含自身对时局的忧愤。“东南书信偏”一句,折射出乱世中音信难通的普遍困境,凸显了诗人对和平与团聚的渴望。
翻译注释
翻译
拂晓时行车已在门口等着通宵话别的远行人,想说一句道别的话,几度哽咽流泪。
此时战争仍然频繁,连年饥荒,家乡遥远,一路上肯定会有种种艰难险阻。
江南的秋天天气晴好时,湖边能看见大雁;驿站傍晚,槐下听不见蝉声。
友人啊,请不要任性久留在河东;东南地处偏远书信难通,太令人挂念了。
注释
(1)潸然:流泪的样子。
(2)干戈:指战争。
(3)饥馑:灾荒之年,庄稼没有收成。
(4)莫纵:不要任性。
全文拼音版
作者介绍
相关推荐
送崔融
君王行出将,书记远从征。
祖帐连河阙,军麾动洛城。
旌旃朝朔气,笳吹夜边声。
坐觉烟尘扫,秋风古北平。
送人游蜀
别离杨柳陌,迢递蜀门行。
若听清猿后,应多白发生。
虹霓侵栈道,风雨杂江声。
过尽愁人处,烟花是锦城。
送韦仁实兄弟入关
送客饮别酒,千觞无赭颜。
何物最伤心?马首鸣金环。
野色浩无主,秋明空旷间。
坐来壮胆破,断目不能看。
行槐引西道,青梢长攒攒。
韦郎好兄弟,叠玉生文翰。
我在山上舍,一亩蒿硗田。
夜雨叫租吏,春声暗交关。
谁解念劳劳?苍突唯南山。
送吴先生谒惠州苏副使
闻名欣识面,异好有同功。
我亦惭吾子,人谁怨此公?
百年双白鬓,万里一秋风。
为说任安在,依然一秃翁。
送张瑶贬五溪尉
他日维桢干,明时悬镆铘。
江山遥去国,妻子独还家。
离别无嫌远,沈浮勿强嗟。
南登有词赋,知尔吊长沙。
送王四十五归东都
海内兵方起,离筵泪易垂。
怜君负米去,惜此落花时。
想忆看来信,相宽指后期。
殷勤手中柳,此是向南枝。
送长史李少府入蜀
行行独出故关迟,南望千山无尽期。
见舞巴童应暂笑,闻歌蜀道又堪悲。
孤城晚闭清江上,匹马寒嘶白露时。
别后此心君自见,山中何事不相思。
送外甥怀素上人归乡侍奉
释子吾家宝,神清慧有馀。
能翻梵王字,妙尽伯英书。
远鹤无前侣,孤云寄太虚。
狂来轻世界,醉里得真如。
飞锡离乡久,宁亲喜腊初。
故池残雪满,寒柳霁烟疏。
寿酒还尝药,晨餐不荐鱼。
遥知禅诵外,健笔赋闲居。
送何遁山人归蜀
春风入树绿,童稚望柴扉。
远壑杜鹃响,前山蜀客归。
到家逢社燕,下马浣征衣。
终日自临水,应知已息机。
送裴十八图南归嵩山二首·其二
君思颍水绿,忽复归嵩岑。
归时莫洗耳,为我洗其心。
洗心得真情,洗耳徒买名。
谢公终一起,相与济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