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来

〔唐代〕李贺

桐风惊心壮士苦,衰灯络纬啼寒素。

谁看青简一编书,不遣花虫粉空蠹。

思牵今夜肠应直,雨冷香魂吊书客。

秋坟鬼唱鲍家诗,恨血千年土中碧。

作品简介

《秋来》是唐代诗人李贺所作的一首七言古诗,此诗以桐风、衰灯、寒素、冷香、秋坟、恨血等意象构成一幅凄凉的画面,抒发悲秋之情,感叹命运不济,报国无门,写尽了作者心中的悲凉和痛苦。全诗寄情于物,以浪漫主义的以幻写真的独特手法,在深远的悲愤和瑰丽奇特的艺术形象间达到了和谐的统一,体现了李贺诗歌诡谲凄异的风格。

创作背景

《秋来》一诗当作于唐宪宗元和十一年(816),为诗人临终之言。一说此诗作于元和八年(813),为诗人辞官还居昌谷时。

翻译注释

翻译

秋风惊人心,壮士辛苦著作急,有似昏灯里,纺织娘啼叫着催织寒衣。

日后谁来读我用竹简写下的这编书,不使它被蠹虫蛀成粉屑和洞隙?

这思想牵扯着,今晚我的肚肠也要愁直了,雨滴冷飕飕,像有古诗人的灵魂来慰吊。

秋夜坟场上,诗鬼们诵读着鲍氏的诗句,他们的怨血在土中化作碧玉,千年难消。

注释

(1)桐风:指吹过梧桐叶的秋风。

(2)壮士:诗人自称。

(3)衰灯:暗淡的灯光。

(4)络纬:虫名,俗称纺织娘,因秋天季节转凉而哀鸣,其声似纺线。

(5)寒素:白色的秋天。一说为寒布,或谓贫寒之人。

(6)青简:青竹简。

(7)一编书:指诗人的一部诗集。竹简书久无人读,蠹虫就在其中生长。

(8)不遣:不让。

(9)花虫:蛀蚀器物、书籍的虫子。

(10)蠹:蛀蚀。

(11)香魂吊书客:指前代诗人的魂魄来慰问诗人。香魂,才人志士之魂,一作“乡魂”。书客,诗人自指。

(12)鲍家诗:指南朝宋鲍照的诗。鲍照曾写过《拟行路难》组诗,抒发怀才不遇之情。

(13)恨血千年土中碧:《庄子·外物篇》:“苌弘死于蜀,藏其血,三年化为碧。”

全文拼音版

qiūlái
tóngfēngjīngxīnzhuàngshìshuāidēngluòwěihán
shuíkànqīngjiǎnbiānshūqiǎnhuāchóngfěnkōng
qiānjīnchángyīngzhílěngxiānghúndiàoshū
qiūfénguǐchàngbàojiāshīhènxuèqiānniánzhōng

作者介绍

李贺(790—816),字长吉,中唐浪漫主义诗人,河南福昌(今河南宜阳)人,世称“诗鬼”。其诗想象奇诡,语言秾丽,善用神话典故,开创“长吉体”,代表作《雁门太守行》《李凭箜篌引》等充满幻魅色彩。因避父讳不得应进士试,终身落魄,27岁英年早逝。诗中常流露生命短促之悲,风格独树一帜,对晚唐李商隐及后世诗歌影响深远。

李贺的诗

相关推荐

秋登越王台

〔近代〕康有为

秋风立马越王台,混混蛇龙最可哀。

十七史从何说起,三千劫几历轮回。

腐儒心事呼天问,大地山河跨海来。

临睨飞云横八表,岂无倚剑叹雄才!

秋宿湘江遇雨

〔五代〕谭用之

江上阴云锁梦魂,江边深夜舞刘琨。

秋风万里芙蓉国,暮雨千家薜荔村。

乡思不堪悲橘柚,旅游谁肯重王孙。

渔人相见不相问,长笛一声归岛门。

秋声赋

〔宋代〕欧阳修

欧阳子方夜读书,闻有声自西南来者,悚然而听之,曰:“异哉!”初淅沥以萧飒,忽奔腾而砰湃,如波涛夜惊,风雨骤至。其触于物也,鏦鏦铮铮,金铁皆鸣;又如赴敌之兵,衔枚疾走,不闻号令,但闻人马之行声。

余谓童子:“此何声也?汝出视之。”

童子曰:“星月皎洁,明河在天,四无人声,声在树间。”

余曰:“噫嘻悲哉!此秋声也,胡为而来哉?盖夫秋之为状也:其色惨淡,烟霏云敛;其容清明,天高日晶;其气栗冽,砭人肌骨;其意萧条,山川寂寥。故其为声也,凄凄切切,呼号愤发。丰草绿缛而争茂,佳木葱茏而可悦;草拂之而色变,木遭之而叶脱。其所以摧败零落者,乃其一气之余烈。

夫秋,刑官也,于时为阴;又兵象也,于行用金,是谓天地之义气,常以肃杀而为心。天之于物,春生秋实,故其在乐也,商声主西方之音,夷则为七月之律。商,伤也,物既老而悲伤;夷,戮也,物过盛而当杀。”

“嗟乎!草木无情,有时飘零。人为动物,惟物之灵;百忧感其心,万事劳其形;有动于中,必摇其精。而况思其力之所不及,忧其智之所不能;宜其渥然丹者为槁木,黟然黑者为星星。奈何以非金石之质,欲与草木而争荣?念谁为之戕贼,亦何恨乎秋声!”

童子莫对,垂头而睡。但闻四壁虫声唧唧,如助予之叹息。

秋思

〔唐代〕李白

春阳如昨日,碧树鸣黄鹂。

芜然蕙草暮,飒尔凉风吹。

天秋木叶下,月冷莎鸡悲。

坐愁群芳歇,白露凋华滋。

秋夕寄怀契上人

〔唐代〕皇甫曾

已见槿花朝委露,独悲孤鹤在人群。

真僧出世心无事,静夜名香手自焚。

窗临绝涧闻流水,客至孤峰扫白云。

更想清晨诵经处,独看松上雪纷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