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天台道士》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一首五言律诗。此诗以寄赠天台山道士为由,抒发了诗人对隐逸求仙生活的向往。首联“海上求仙客”以蓬莱三山起兴,引发世外之思;颔联“焚香宿华顶”写道士山居的清修生活;颈联“屡蹑莓苔滑”以山行艰险暗喻求道之难;尾联“倘因松子去”用赤松子典故,表明追随仙人、永绝尘俗的愿望。全诗语言简淡,意境幽远,在平实的叙述中透露出对道教隐逸文化的倾慕,展现了孟浩然山水诗之外的方外情怀。
寄天台道士
海上求仙客,三山望几时。
焚香宿华顶,裛露采灵芝。
屡蹑莓苔滑,将寻汗漫期。
倘因松子去,长与世人辞。
作品简介
翻译注释
翻译
去海上寻仙求道之人,不知何时能找到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
又来到天台华顶峰焚香祝圣,清晨沾湿露水采食灵芝。
为了找到传说中的仙人,常常踩着湿滑的青苔登临天台山。
或许我会跟随赤松子化为天仙,并永离凡尘俗世。
注释
(1)仙客:仙人。
(2)裛:古同“浥”,沾湿。
(3)屡蹑:一作「屡践」。
(4)莓苔:青苔。
(5)汗漫:渺茫不可知。
全文拼音版
作者介绍
相关推荐
寄远十一首·其四
玉箸落春镜,坐愁湖阳水。
闻与阴丽华,风烟接邻里。
青春已复过,白日忽相催。
但恐荷花晚,令人意已摧。
相思不惜梦,日夜向阳台。
寄远十一首·其十一
爱君芙蓉婵娟之艳色,色可餐兮难再得。
怜君冰玉清迥之明心,情不极兮意已深。
朝共琅玕之绮食,夜同鸳鸯之锦衾。
恩情婉娈忽为别,使人莫错乱愁心。
乱愁心,涕如雪。
寒灯厌梦魂欲绝,觉来相思生白发。
盈盈汉水若可越,可惜凌波步罗袜。
美人美人兮归去来,莫作朝云暮雨兮飞阳台。
寄小儿
两世茕茕各一人,生来且喜富精神。
欲教龆龀从师学,祗恐文章误尔身。
但有犁锄终得饱,莫看纨绮便嫌贫。
不知别后啼多少,苦问家僮说未真。
寄远十一首·其一
三鸟别王母,衔书来见过。
肠断若剪弦,其如愁思何。
遥知玉窗里,纤手弄云和。
奏曲有深意,青松交女萝。
写水山井中,同泉岂殊波。
秦心与楚恨,皎皎为谁多。
寄江南故人
曾向钱塘住,闻鹃忆蜀乡。
不知今夕梦,到蜀到钱塘?
寄苏内翰
倦压鳌头请左符,笑寻颖尾为西湖。
二三贤守去非远,六一清风今不孤。
四海共知霜鬓满,重阳曾插菊花无。
聚星堂上谁先到,欲傍金樽倒玉壶。
寄洪昉思
垂堂高坐本难安,身外鸿毛掷一官。
独抱焦桐俯流水,哀音还为董庭兰。
寄江州白司马
江州司马平安否,惠远东林住得无。
湓浦曾闻似衣带,庐峰见说胜香炉。
题诗岁晏离鸿断,望阙天遥病鹤孤。
莫谩拘牵雨花社,青云依旧是前途。
寄弟
春风送客翻愁客,客路逢春不当春。
寄语莺声休便老,天涯犹有未归人。
寄永乐殷尧藩明府
古县萧条秋景晚,昔年陶令亦如君。
头巾漉酒临黄菊,手板支颐向白云。
百里岂能容骥足,九霄终自别鸡群。
相思不恨书来少,佳句多从阙下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