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句原文翻译
邴原少孤,数岁时,过书舍而泣。
邴原从小失去父亲。七八岁时,他路过私塾禁不住号啕大哭起来。
师曰:「童子何泣?」
老师问:“小朋友你为什么要哭?”
原曰:「孤者易伤,贫者易感。夫书者,凡得学者,有亲也。一则愿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中心伤感,故泣耳。」
邴原说:“失去了父亲的人容易悲伤,贫穷的人容易伤感。凡是能进学堂的人,他们都有父母,可我从小死了父亲,没条件上学。我一方面羡慕他们有父母照顾,另一方面羡慕他们有学习的机会。看看他们,想想自己,心中就十分悲伤,所以忍不住哭了。”
师恻然曰:「欲书可耳!」
塾师听了邴原的话,说:“(你)想要读书,就去读吧!”
原曰:「无钱资。」
邴原说:“(我)没有钱交学费。”
师曰:「童子苟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也。」
塾师于是对他说:“如果你真想读书,我就不收你学费。”
于是遂就书。一冬之间,诵《孝经》《论语》。
邴原从此就入了学读书。一个冬天过去了,邴原就会背《孝经》、《论语》。
注释
(1)少孤:少:幼时。孤:从小失去父亲。
(2)书舍:私塾。
(3)泣:哭。
(4)得学者:得:能够。学者:学习的人。
(5)亲:父母。
(6)一则愿:一则:一方面。愿:羡慕。
(7)中心:内心。
(8)恻然:怜悯、悲伤的样子。
(9)欲:想要
(10)资:钱财。此指学费。
(11)苟:如果。
(12)徒:白白的,此处指不收费。
(13)就书:上书塾(读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