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僧归日本》是唐代诗人钱起所作的一首五言律诗,此诗写作者送别日本僧人,表达了对日本僧人不畏艰难精神的敬重,赞颂了日本僧人品格的圣洁和道行的高尚。诗之写法别具一格,诗句清丽,音韵和谐,由于被送的是归日本的和尚,句句运用佛家术语,充满宗教色彩。
送僧归日本
上国随缘住,来途若梦行。
浮天沧海远,去世法舟轻。
水月通禅寂,鱼龙听梵声。
惟怜一灯影,万里眼中明。
作品简介
创作背景
唐代国势强盛,日本派了不少遣唐使来到中国,还有不少僧人同来学习文化、技艺,求取佛法,从而极大地促进了中日文化的交流。《送僧归日本》这首诗是作者赠送给即将回国的僧人的,当时诗人在长安。
翻译注释
翻译
只要有机缘,随时都可以到中国来;一路雾霭茫茫,船只象在梦中航行。
天海浮沉,小船驶去那遥远的边际;超脱世俗,自然会感受到法舟轻盈。
心境凝定清寂,一切都如水月虚幻;海内鱼龙,也会出来听你诵经之声。
最可爱的是,有盏照亮心田的佛灯;航行万里,眼中永远都是灿烂光明。
注释
(1)上国:春秋时称中原为上国,这里指中国(唐朝)。
(2)随缘:佛家语,随其机缘。
(3)住:一作“至”,一作“去”。
(4)来途:指从日本来中国。一作“东途”。
(5)浮天:一作“浮云”。舟船浮于天际。形容海面宽广,天好像浮在海上。
(6)沧海:即大海,因水深而呈青绿色,故名。
(7)去世:离开尘世,这里指离开中国。
(8)法舟轻:意为因佛法高明,乘船归国,将会一路顺利。法舟:指受佛法庇佑的船。一作“法船”。
(9)水月:佛教用语,比喻僧品格清美,一切像水中月那样虚幻。
(10)禅寂:佛教悟道时清寂凝定的心境。
(11)梵声:念佛经的声音。
(12)惟怜:最爱;最怜。一作“惟慧”。
(13)一灯:佛家用语,比喻智慧。一作“一塔”。灯:双关,以舟灯喻禅灯。
全文拼音版
作者介绍
钱起的诗
相关推荐
送李副使赴碛西官军
火山六月应更热,赤亭道口行人绝。
知君惯度祁连城,岂能愁见轮台月。
脱鞍暂入酒家垆,送君万里西击胡。
功名祗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
送范山人归泰山
鲁客抱白鹤,别余往泰山。
初行若片云,杳在青崖间。
高高至天门,日观近可攀。
云山望不及,此去何时还。
送谢公定作竟陵主簿
谢公文章如虎豹,至今斑斑在儿孙。
竟陵主簿极多闻,万事不理专讨论。
涧松无心古须鬣,天球不瑑中粹温。
落笔尘沙百马奔,剧谈风霆九河翻。
胸中恢疏无怨恩,当官持廉庭不烦。
吏民欺公亦可忍,慎勿惊鱼使水浑。
汉滨耆旧今谁存,驷马高盖徒纷纷。
安知四海习凿齿,拄笏看度南山云。
送魏大从军
匈奴犹未灭,魏绛复从戎。
怅别三河道,言追六郡雄。
雁山横代北,狐塞接云中。
勿使燕然上,惟留汉将功。
送梁六自洞庭山作
巴陵一望洞庭秋,日见孤峰水上浮。
闻道神仙不可接,心随湖水共悠悠。
送人之军
常经绝脉塞,复见断肠流。
送子成今别,令人起昔愁。
陇云晴半雨,边草夏先秋。
万里长城寄,无贻汉国忧。
送裴判官自贼中再归河阳幕府
东郊未解围,忠义似君稀。
误落胡尘里,能持汉节归。
卷帘山对酒,上马雪沾衣。
却向嫖姚幕,翩翩去若飞。
送范仲讷往合肥三首·其二
我家曾住赤阑桥,邻里相过不寂寥。
君若到时秋已半,西风门巷柳萧萧。
送何遁山人归蜀
春风入树绿,童稚望柴扉。
远壑杜鹃响,前山蜀客归。
到家逢社燕,下马浣征衣。
终日自临水,应知已息机。
送族弟绾从军安西
汉家兵马乘北风,鼓行而西破犬戎。
尔随汉将出门去,剪虏若草收奇功。
君王按剑望边色,旄头已落胡天空。
匈奴系颈数应尽,明年应入蒲萄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