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字木兰花·莺初解语

〔宋代〕苏轼

莺初解语,最是一年春好处。微雨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休辞醉倒,花不看开人易老。莫待春回,颠倒红英间绿苔。

作品简介

《减字木兰花·莺初解语》是北宋文学家苏轼所创作的一首词。词的上片,先写黄莺啼叫,表明初春的美好,后借用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二首》中咏早春的名句“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把如画的春光美景生动地描绘出来。下片劝人尽赏春光,花盛开时要去欣赏,不要等到春天离开时落花纷乱夹杂着青苔,这时,春天已经失去了魅力。这首词警示人们要把握青春时光。这首词语言清新自然,又极其准确,生动地描绘了春草初长时从远近不同的空间距离上观看而呈现的不同景象。

创作背景

《减字木兰花·莺初解语》约作于宋仁宗嘉祐八年(1063年)二月。苏轼时年28岁。这个时候,苏轼以覃恩迁大理寺寺丞。赴任途中,过宝鸡,重游终南山。其弟苏辙闻之,寄《闻子瞻重游终南山》诗,苏轼次韵,并作这首词寄给他。

翻译注释

翻译

黄莺开始啼叫,这初春是一年中最好的季节,细雨蒙蒙,珍贵如油,滋润着草木,那刚刚长出的春草,远看一片嫩绿,近看却仿佛消失了。

不要推辞去在这个季节醉倒,有花而不去看它开放,就意味着人生很快消逝。不要等待着春离开大自然,否则将是落花纷乱地夹杂着绿苔而失去春的魅力。

注释

(1)减字木兰花:词牌名。五代人作《木兰花令》,句式参差不一,宋人定为七言八句,双调,仄韵。又有《偷声木兰花》,于第三第七句各减三字。《减字木兰花》即就偷声体第一、第五句再各减三字而成。

(2)莺初解语:黄莺刚刚理解人语的时候。

(3)最是一年春好处:正是一年中最好的春光。最:犹正,恰。

(4)酥:奶酪食品。这里喻指滋润万物的雨水。

(5)近却无:近看什么色彩见不到。

(6)花不看开人易老:有花而不去看它开放,就意味着人生很快消逝。

(7)莫待春回:不要等待着春离开大自然。

(8)颠倒:错乱,混乱,纷乱。

(9)红英:落花。

(10)间:夹杂着。

全文拼音版

jiǎnlánhuā··yīngchūjiě
yīngchūjiězuìshìniánchūnhǎochùwēicǎoyáokànjìnquè
xiūzuìdǎohuākànkāirénlǎodàichūnhuídiāndǎohóngyīngjiàn绿tái

作者介绍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政治家,与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三苏”。其诗、词、散文成就卓著,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词豪放洒脱,开宋词豪放派先河,代表作有《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等。仕途坎坷,屡遭贬谪,却豁达乐观。书法、绘画亦有造诣,是中国文化史上罕见的全才。

苏轼的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