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白少府送兵之陇右

〔唐代〕高适

践更登陇首,远别指临洮。

为问关山事,何如州县劳。

军容随赤羽,树色引青袍。

谁断单于臂,今年太白高。

作品简介

《送白少府送兵之陇右》是唐代诗人高适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写白少府送兵之事,首联点出送别,颔联写问别,颈联写别时情景,尾联写别时慰勉,借以表达自己立功边陲的愿望。格调激昂雄壮,与诗人憔悴失意时的送别之作颇不相同。诗作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

创作背景

《送白少府送兵之陇右》这首诗是唐天宝十一载(752年)秋冬之际,高适离开长安,赴任陇右节度使哥舒翰幕中掌书记的途中,经陇山时所作。高适遇到向临洮送兵的白少府,看到浩浩荡荡的新兵队伍,不禁作下这首诗表达立功边塞的强烈愿望。

翻译注释

翻译

白少府带领戍卒将去陇右,行将分手远别,直奔临洮。

试问关山送兵之事,与在州县劳苦相比怎样?

士兵们身带赤羽之箭,使行进的军容更为雄壮,满山的树色青青,使身着青袍的白少府更为威武。

料想谁可俘虏匈奴强虏,将星高照,此行定能击败匈奴。

注释

(1)白少府:名未详。

(2)陇右:指唐开元元年(713年)所置之陇右节度使,治鄯州(今青海乐都县),辖境相当今甘肃东南部及青海省青海湖以东地区。

(3)践更:古代服徭役时,轮到的人可以出钱雇人代替。受钱代人服役,叫“践更”。此指服役的士卒。

(4)陇首:陇山,在今陕西省陇县西北。

(5)临洮:郡名,原称洮州。天宝元年更名为临洮郡,治所在今甘肃临潭,属陇右节度使。

(6)关山事:指从军于关山隘口行役之事。

(7)何如:何及,哪赶得上。

(8)州县劳:任州县劳顿之职。

(9)赤羽:赤色旗帜。

(10)树色:指树木的青绿色。

(11)青袍:指县尉之服。唐代不同级别的官员穿不同服色。

(12)断单于臂:即斩断单于的右臂。语出《史记·大宛列传》:张骞说武帝曰:“今单于新困于汉,而故浑邪地空无人。蛮夷俗贪汉财物,今诚以此时而厚币赂乌孙,招以益东,居故浑邪之地,与汉结昆弟,其势宜听,听则是断匈奴右臂也。”单于:匈奴最高首领的称号,此指敌酋。古时地理方位,如面向南,则西为右,东为左。匈奴在北,面南,则西为右,故曰断其右臂。

(13)太白:星座名,古时认为是将星。

全文拼音版

sòngbáishǎosòngbīngzhīlǒngyòu
jiàngēngdēnglǒngshǒuyuǎnbiézhǐlíntáo
wèiwènguānshānshìzhōuxiànláo
jūnróngsuíchìshùyǐnqīngpáo
shuíduàndānjīnniántàibáigāo

作者介绍

高适(704—765),字达夫,唐代著名边塞诗人,渤海蓨县(今河北景县)人。其诗雄浑豪放,多写边塞风光与军旅生活,与岑参并称“高岑”,代表作《燕歌行》《别董大》等慷慨悲壮,展现盛唐气象。早年潦倒,后从军边塞,官至淮南、剑南节度使,封渤海县侯,是唐代诗人中仕途最显达者之一。诗风质朴刚健,充满建功立业之志,为边塞诗派杰出代表。

高适的诗

相关推荐

送友人

〔唐代〕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送张五归山

〔唐代〕王维

送君尽惆怅,复送何人归。

几日同携手,一朝先拂衣。

东山有茅屋,幸为扫荆扉。

当亦谢官去,岂令心事违。

送梓州李使君

〔唐代〕王维

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

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

汉女输橦布,巴人讼芋田。

文翁翻教授,不敢倚先贤。

送李太守赴上洛

〔唐代〕王维

商山包楚邓,积翠蔼沈沈。

驿路飞泉洒,关门落照深。

野花开古戍,行客响空林。

板屋春多雨,山城昼欲阴。

丹泉通虢略,白羽抵荆岑。

若见西山爽,应知黄绮心。

送董元达

〔宋代〕谢逸

读书不作儒生酸,跃马西入金城关。

塞垣苦寒风气恶,归来面皱须眉斑。

先皇召见延和殿,议论慷慨天开颜。

谤书盈箧不复辩,脱身来看江南山。

长江滚滚蛟龙怒,扁舟此去何当还?

大梁城里定相见,玉川破屋应数间。

送别湖南部曲

〔宋代〕辛弃疾

青衫匹马万人呼,幕府当年急急符。

愧我明珠成薏苡,负君赤手缚於菟。

观书到老眼如镜,论事惊人胆满躯。

万里云霄送君去,不妨风雨破吾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