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雅·公刘》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此诗写公刘由北豳迁豳(在今陕西旬邑和彬县一带)以后开疆创业的历史进程,塑造了公刘这一古代英雄形象。其艺术特色是在行动中展示当时的社会风貌,在具体场景中刻画人物形象。
大雅·公刘
笃公刘,匪居匪康,乃埸乃疆。乃积乃仓,乃裹糇粮。于橐于囊,思辑用光。弓矢斯张,干戈戚扬,爰方启行。
笃公刘,于胥斯原,既庶既繁,既顺乃宣,而无永叹。陟则在巘,复降在原。何以舟之?维玉及瑶,鞞琫容刀。
笃公刘,逝彼百泉,瞻彼溥原,乃陟南冈,乃觏于京。京师之野,于时处处。于时庐旅,于时言言,于时语语。
笃公刘,于京斯依,跄跄济济,俾筵俾几。既登乃依。乃造其曹,执豕于牢,酌之用匏。食之饮之,君之宗之。
笃公刘,既溥既长,既景乃冈,相其阴阳,观其流泉。其军三单,度其隰原,彻田为粮。度其夕阳,豳居允荒。
笃公刘,于豳斯馆,涉渭为乱,取厉取锻,止基乃理。爰众爰有,夹其皇涧。溯其过涧,止旅乃密,芮鞫之即。
作品简介
创作背景
《诗序》说此诗是召康公戒周成王之作。其上承《大雅·生民》,下接《大雅·緜》。《大雅·生民》写周人始祖在邰(故址在今陕西武功县境内)从事农业生产;此篇写公刘由北豳迁豳开疆创业;而《大雅·緜》诗则写古公亶父自豳迁居岐下(在今陕西岐县),以及文王继承遗烈,使周之基业得到进一步发展。
公刘,陆德明《经典释文》引《尚书大传》云:“公,爵;刘,名也。”后世多合而称之曰公刘。夏太康之时,后稷的儿子不窋失其职守,自窜于戎狄。不窋生了鞠陶,鞠陶生了公刘。公刘迁豳,恢复了后稷所从事的农业,人民逐渐富裕。“乃相土地之宜,而立国于豳之谷焉”(见《豳风》朱熹《诗集传》)。
《诗集传》谓:“旧说召康公以成王将莅政,当戒以民事,故咏公刘之事以告之曰:‘厚者,公刘之于民也!”’若是成王时召康公所作,则约在公元前十一世纪前后,可见公刘的故事在周人中已流传好几代,至此时方整理成文。
翻译注释
翻译
忠厚我祖好公刘,不图安康和享受。划分疆界治田畴,仓里粮食堆得厚,包起乾粮备远游。大袋小袋都装满,大家团结光荣久。佩起弓箭执戈矛,盾牌刀斧都拿好,向着前方开步走。
忠厚我祖好公刘,察看豳地谋虑周。百姓众多紧跟随,民心归顺舒畅透,没有叹息不烦忧。忽登山顶远远望,忽下平原细细瞅。身上佩带什么宝?美玉琼瑶般般有,鞘口玉饰光彩柔。
忠厚我祖好公刘,沿着溪泉岸边走,广阔原野漫凝眸。登上高冈放眼量,京师美景一望收。京师四野多肥沃,在此建都美无俦,快快去把宫室修。又说又笑喜洋洋,又笑又说乐悠悠。
忠厚我祖好公刘,定都京师立鸿猷。群臣侍从威仪盛,赴宴入席错觥筹。宾主依次安排定,先祭猪神求保祐。圈里抓猪做佳肴,且用瓢儿酌美酒。酒醉饭饱情绪好,推选公刘为领袖。
忠厚我祖好公刘,又宽又长辟地头,丈量平原和山丘。山南山北测一周,勘明水源与水流。组织军队分三班,勘察低地开深沟,开荒种粮治田畴。再到西山仔细看,豳地广大真非旧。
忠厚我祖好公刘,豳地筑宫环境幽。横渡渭水驾木舟,砺石锻石任取求。块块基地治理好,民康物阜笑语稠。皇涧两岸人住下,面向过涧豁远眸。移民定居人稠密,河之两岸再往就。
注释
(1)笃:诚实忠厚。
(2)匪居匪康:朱晦菴《诗集传》:「居,安;康,宁也。」匪,不。句谓不贪图居处的安宁。
(3)积:露天堆粮之处,后亦称「庾」。
(4)仓:仓库。
(5)思辑:谓和睦团结。思,发语辞。
(6)用光:以为荣光。
(7)斯:用在倒装宾语和动词之间,以确指行为的对象,相当于「是」
(8)张:准备,犹今语张罗。
(9)干:盾牌。
(10)戚:斧。
(11)扬:大斧,亦名钺。
(12)笃:诚实忠厚。
(13)斯:用在倒装宾语和动词之间,以确指行为的对象,相当于「是」
(14)胥:视察。
(15)斯原:这里的原野。
(16)顺:谓民心归顺。
(17)宣:舒畅。
(18)舟:佩带。
(19)笃:诚实忠厚。
(20)逝:往。
(21)京:高丘。一释作豳之地名。
(22)京师:朱晦菴《诗集传》:「京师,高山而众居也。董氏曰:‘所谓京师者,盖起于此。’其后世因以所都为京师也。」
(23)于时:于是。时,通「是」。
(24)处处:居住。
(25)庐旅:此二字古通用,即「旅旅」,寄居之意。见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此指宾旅馆舍。
(26)笃:诚实忠厚。
(27)斯:用在倒装宾语和动词之间,以确指行为的对象,相当于「是」
(28)京:高丘。一释作豳之地名。
(29)跄跄济济:朱晦菴《诗集传》:「群臣有威仪貌。」案,跄跄,形容走路有节奏;济济,从容端庄貌。
(30)乃造其曹:造,三家诗作告。曹,祭猪神。朱晦菴《诗集传》:「曹,群牧之处也。」亦可通。一说指众宾。
(31)牢:猪圈。
(32)酌之:指斟酒。
(33)匏:葫芦,此指剖成的瓢,古称匏爵。
(34)君之:指当君主。
(35)宗之:指当族主。
(36)笃:诚实忠厚。
(37)既景乃冈:朱晦菴《诗集传》:「景,考日景以正四方也。冈,登高以望也。」按,景通「影」。
(38)相其阴阳:相,视察。阴阳,指山之南北。南曰阳,北曰阴。
(39)度:测量。
(40)彻田:周人管理田亩的制度。朱晦菴《诗集传》:「彻,通也。一井之田九百亩,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耕则通力而作,收则计亩而分也。周之彻法自此始。」
(41)夕阳:《尔雅·释山):「山西曰夕阳。」
(42)允荒:确实广大。
(43)笃:诚实忠厚。
(44)斯:用在倒装宾语和动词之间,以确指行为的对象,相当于「是」
(45)渭:渭水,源出今甘肃渭源县北鸟鼠山,东南流至清水县,入今陕西省境,横贯渭河平原,东流至潼关,入黄河。
(46)乱:横流而渡。
(47)厉:通「砺」,磨刀石。
(48)锻:打铁,此指打铁用的石锤。
(49)止基乃理:《诗集传》:「止,居;基,定也;理,疆理也。」一释止为既,基为基地,理为治理,意较显豁。
(50)爰众爰有:谓人多且富有。
(51)皇涧:豳地水名。
(52)过涧:亦水名,「过」读平声。
(53)止旅乃密:指前来定居的人口日渐稠密。
全文拼音版
相关推荐
召南·殷其雷
殷其靁,在南山之阳。何斯违斯,莫敢或遑?振振君子,归哉归哉!
殷其靁,在南山之侧。何斯违斯,莫敢遑息?振振君子,归哉归哉!
殷其靁,在南山之下。何斯违斯,莫或遑处?振振君子,归哉归哉!
周颂·清庙
於穆清庙,肃雝显相。
济济多士,秉文之德。
对越在天,骏奔走在庙。
不显不承,无射于人斯!
王风·采葛
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
召南·小星
嘒彼小星,三五在东。肃肃宵征,夙夜在公。寔命不同。
嘒彼小星,维参与昴。肃肃宵征,抱衾与裯。寔命不犹。
秦风·渭阳
我送舅氏,曰至渭阳。何以赠之?路车乘黄。
我送舅氏,悠悠我思。何以赠之?琼瑰玉佩。
郑风·大叔于田
叔于田,乘乘马。执辔如组,两骖如舞。叔在薮,火烈具举。襢裼暴虎,献于公所。将叔勿狃,戒其伤女。
叔于田,乘乘黄。两服上襄,两骖雁行。叔在薮,火烈具扬。叔善射忌,又良御忌。抑磬控忌,抑纵送忌。
叔于田,乘乘鸨。两服齐首,两骖如手。叔在薮,火烈具阜。叔马慢忌,叔发罕忌,抑释掤忌,抑鬯弓忌。
陈风·防有鹊巢
防有鹊巢,邛有旨苕。谁侜予美?心焉忉忉。
中唐有甓,邛有旨鷊;谁侜予美?心焉惕惕。
邶风·简兮
简兮简兮,方将万舞。日之方中,在前上处。
硕人俣俣,公庭万舞。有力如虎,执辔如组。
左手执龠,右手秉翟。赫如渥赭,公言锡爵。
山有榛,隰有苓。云谁之思?西方美人。彼美人兮,西方之人兮。
唐风·采苓
采苓采苓,首阳之巅。人之为言,苟亦无信。舍旃舍旃,苟亦无然。人之为言,胡得焉?
采苦采苦,首阳之下。人之为言,苟亦无与。舍旃舍旃,苟亦无然。人之为言,胡得焉?
采葑采葑,首阳之东。人之为言,苟亦无从。舍旃舍旃,苟亦无然。人之为言,胡得焉?
小雅·十月之交
十月之交,朔月辛卯。日有食之,亦孔之丑。彼月而微,此日而微;今此下民,亦孔之哀。
日月告凶,不用其行。四国无政,不用其良。彼月而食,则维其常;此日而食,于何不臧。
烨烨震电,不宁不令。百川沸腾,山冢崒崩。高岸为谷,深谷为陵。哀矜之人,胡憯莫惩?
皇父卿士,番维司徒。家伯维宰,仲允膳夫。棸子内史,蹶维趣马。楀维师氏,醘妻煽方处。
抑此皇父,岂曰不时?胡为我作,不即我谋?彻我墙屋,田卒污莱。曰予不戕,礼则然矣。
皇父孔圣,作都于向。择三有事,亶侯多藏。不慭遗一老,俾守我王。择有车马,以居徂向。
黾勉从事,不敢告劳。无罪无辜,谗口嚣嚣。下民之孽,匪降自天。噂沓背憎,职竞由人。
悠悠我里,亦孔之痗。四方有羡,我独居忧。民莫不逸,我独不敢休。天命不彻,我不敢效我友自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