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江南·江南好

〔唐代〕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作品简介

《忆江南·江南好》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词作,以洗练语言浓缩江南春景的瑰丽。开篇"江南好"三字直抒胸臆,"旧曾谙"点出魂牵梦萦的追忆;中间两句"江花红火"与"江水绿蓝"形成炽烈与温润的色彩交响,比喻新奇大胆;末句反问收束,余韵悠长。全词仅二十七字却构建"总-分-总"的完美结构,将比喻、对比、设问等手法熔于一炉,开创早期文人词"清新明快"的美学范式。

创作背景

《忆江南·江南好》此词作于开成三年(838年)白居易晚年居洛阳时。诗人曾历任杭、苏刺史,对江南风物深有感情。作品突破诗庄词媚的传统界限,将七绝手法融入词体,"红胜火""绿如蓝"的设色技法直接影响温庭筠《菩萨蛮》的"小山重叠金明灭",今杭州西湖白堤立有词碑纪念这位"西湖诗人"。

翻译注释

翻译

江南好,我对江南的美丽风景曾经是多么的熟悉。

春天的时候,晨光映照的岸边红花,比熊熊的火焰还要红,碧绿的江水绿得胜过蓝草。怎能叫人不怀念江南?

注释

(1)谙:熟悉。作者年轻时曾三次到过江南。

(2)江花:江边的花朵。一说指江中的浪花。

(3)红胜火:颜色鲜红胜过火焰。

(4)绿如蓝:绿得比蓝还要绿。如,用法犹“于”,有胜过的意思。蓝,蓝草,其叶可制青绿染料。

全文拼音版

jiāngnán··jiāngnánhǎo
jiāngnánhǎofēngjǐngjiùcéngān
chūjiānghuāhóngshènghuǒchūnláijiāngshuǐ绿lánnéngjiāngnán

作者介绍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祖籍太原,生于新郑(今属河南)。其诗通俗晓畅,反映社会现实,代表作《长恨歌》《琵琶行》《卖炭翁》等广为传诵。曾任翰林学士、左拾遗等职,因直言进谏被贬江州司马。晚年闲居洛阳,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与元稹并称"元白",诗作流传极广,甚至远播海外,对后世影响深远。

相关推荐

示儿

〔宋代〕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村晚

〔宋代〕雷震

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