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江南·江南好》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词作,以洗练语言浓缩江南春景的瑰丽。开篇"江南好"三字直抒胸臆,"旧曾谙"点出魂牵梦萦的追忆;中间两句"江花红火"与"江水绿蓝"形成炽烈与温润的色彩交响,比喻新奇大胆;末句反问收束,余韵悠长。全词仅二十七字却构建"总-分-总"的完美结构,将比喻、对比、设问等手法熔于一炉,开创早期文人词"清新明快"的美学范式。
忆江南·江南好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作品简介
创作背景
《忆江南·江南好》此词作于开成三年(838年)白居易晚年居洛阳时。诗人曾历任杭、苏刺史,对江南风物深有感情。作品突破诗庄词媚的传统界限,将七绝手法融入词体,"红胜火""绿如蓝"的设色技法直接影响温庭筠《菩萨蛮》的"小山重叠金明灭",今杭州西湖白堤立有词碑纪念这位"西湖诗人"。
翻译注释
翻译
江南好,我对江南的美丽风景曾经是多么的熟悉。
春天的时候,晨光映照的岸边红花,比熊熊的火焰还要红,碧绿的江水绿得胜过蓝草。怎能叫人不怀念江南?
注释
(1)谙:熟悉。作者年轻时曾三次到过江南。
(2)江花:江边的花朵。一说指江中的浪花。
(3)红胜火:颜色鲜红胜过火焰。
(4)绿如蓝:绿得比蓝还要绿。如,用法犹“于”,有胜过的意思。蓝,蓝草,其叶可制青绿染料。
全文拼音版
忆江南·江南好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作者介绍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祖籍太原,生于新郑(今属河南)。其诗通俗晓畅,反映社会现实,代表作《长恨歌》《琵琶行》《卖炭翁》等广为传诵。曾任翰林学士、左拾遗等职,因直言进谏被贬江州司马。晚年闲居洛阳,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与元稹并称"元白",诗作流传极广,甚至远播海外,对后世影响深远。
相关推荐
枫桥夜泊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凉州词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池上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芙蓉楼送辛渐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示儿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村晚
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画鸡
头上红冠不用裁,满身雪白走将来。
平生不敢轻言语,一叫千门万户开。
浪淘沙·九曲黄河万里沙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