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乞食》是晋宋之际大诗人陶渊明创作的一首五言诗,此诗记叙了诗人一次由于饥饿而出门借贷,并得人遗赠、留饮的活动,反映了诗人晚年贫困生活的一个侧面,表现了诗人朴拙真率的个性。前四句通过具体的动作和内心状态,形象地传达出诗人复杂的心情;中间六句写受到主人的盛情款待,由“谈谐”而“情欣”,由酣饮而赋诗的情景;末四句对主人表示感激之情,写得悲愤而寄慨遥深。全诗语言平淡无华,却蕴发着人性美丽的光辉。
乞食
饥来驱我去,不知竟何之。
行行至斯里,叩门拙言辞。
主人解余意,遗赠岂虚来。
谈谐终日夕,觞至辄倾杯。
情欣新知欢,言咏遂赋诗。
感子漂母惠,愧我非韩才。
衔戢知何谢,冥报以相贻。
作品简介
创作背景
关于《乞食》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说法。一说此诗作于南朝宋文帝元嘉三年(426年),陶渊明六十二岁,体弱多病,常饥寒困顿,而又赶上灾年,不得不向人乞食,诗人根据乞食的真实经历,写下此诗。一说此诗作于陶渊明青年时期,大约在东晋孝武帝太元十年(385年),陶渊明二十一岁,当天不过是到一个很熟悉的朋友家蹭了一顿饭吃,他们在一起高谈阔论,饮酒赋诗。
翻译注释
翻译
饥饿驱我出门去,不知究竟去哪里。
前行来到此村落,敲门却难致词语。
主人理解我心意,慷慨相赠来不虚。
畅谈终日话投机,斟酒即饮不客气。
新交好友心欢畅,即席赋诗表情意。
感你恩深似漂母,无韩信才我心愧。
牢记胸中如何谢,死后报答君恩惠。
注释
(1)驱我去:逼迫我走出家门。
(2)竟:究竟。
(3)何之:往何处去。之,往。
(4)斯:这。
(5)里:居民聚居的地方,指村里。
(6)拙言辞:拙于言辞,不知该怎么说才好。这里表现一种羞于启齿、欲言又止的复杂心理活动。
(7)解余意:理解我的来意。
(8)遗:赠送。
(9)岂虚来:哪能让你(指诗人)白跑一趟。
(10)谈谐:彼此谈话投机。
(11)觞至辄倾杯:每次进酒总是一饮而尽。觞,进酒劝饮。辄,就,总是。
(12)新知:新交的朋友。
(13)言咏:吟咏。
(14)感子:感,感激。子,对人的尊称。
(15)漂母惠:像漂母那样的恩惠。漂母,在水边洗衣服的妇女。
(16)非韩才:没有韩信的才能。
(17)衔戢:谓敛藏于心,表示衷心感激。衔,马勒于口,勒不会掉落,意为永远不忘。戢,收藏。
(18)冥报:谓死后在幽冥中报答,这是古人表示日后重报的说法,非关迷信与否。冥,幽暗,死者神魂所居。
(19)贻:赠送。
全文拼音版
作者介绍
相关推荐
惜黄花慢·送客吴皋
送客吴皋,正试霜夜冷,枫落长桥。望天不尽,背城渐杳,离亭黯黯,恨永迢迢。翠香零落红衣老,暮愁锁、残柳眉梢。念瘦腰、沈郎旧日,曾系兰桡。
仙人凤咽琼箫,怅断魂送远,九辩难招。醉鬟留盼,小窗剪烛,歌云载恨,飞上银霄。素秋不解随船去,败红趁一叶寒涛。梦翠翘,怨鸿料过南谯。
燕太子
秦王日无道,太子怨亦深。
一闻田光义,匕首赠千金。
其事虽不立,千载为伤心。
劳劳亭歌
金陵劳劳送客堂,蔓草离离生道旁。
古情不尽东流水,此地悲风愁白杨。
我乘素舸同康乐,朗咏清川飞夜霜。
昔闻牛渚吟五章,今来何谢袁家郎。
苦竹寒声动秋月,独宿空帘归梦长。
小雅·鱼藻
鱼在在藻,有颁其首。
王在在镐,岂乐饮酒。
鱼在在藻,有莘其尾。
王在在镐,饮酒乐岂。
鱼在在藻,依于其蒲。
王在在镐,有那其居。
偶成
十五年前花月底,相从曾赋赏花诗。
今看花月浑相似,安得情怀似往时。
酬卢嵩秋夜见寄五韵
乔木生夜凉,月华满前墀。
去君咫尺地,劳君千里思。
素秉栖遁志,况贻招隐诗。
坐见林木荣,愿赴沧洲期。
何能待岁晏,携手当此时。
贺新郎·万事佯休去
万事佯休去。漫栖迟、灵山起雾,玉溪流渚。击楫凄凉千古意,怅怏衣冠南渡。泪暗洒、神州沉处。多少胸中经济略,气囗囗、郁郁愁金鼓。空自笑,听鸡舞。
天关九虎寻无路。叹都把、生民膏血,尚交胡虏。吴蜀江山元自好,形势何能尽语。但目尽、东南风土。赤壁楼船应似旧,问子瑜公瑾今安否?割舍了,对君举。
冬末同友人泛潇湘
残腊泛舟何处好?最多吟兴是潇湘。
就船买得鱼偏美,踏雪沽来酒倍香。
猿到夜深啼岳麓,雁知春近别衡阳。
与君剩采江山景,裁取新诗入帝乡。
南乡子·归路近
归路近,扣舷歌,采真珠处水风多。
曲岸小桥山月过,烟深锁,豆蔻花垂千万朵。
诉衷情·金风轻透碧窗纱
金风轻透碧窗纱,银釭焰影斜。欹枕卧,恨何赊,山掩小屏霞。
云雨别吴娃,想容华。梦成几度绕天涯,到君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