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仙·金锁重门荒苑静》是五代词人鹿虔扆的词作。这是一首词人悲悼后蜀亡国之哀的词。上阕写故宫荒废景象,寄托亡国之思。有生动、充满愁情的直接描写,有拟人手法的运用,有“金锁”、“绮窗”、“翠华”、“玉楼”等今昔对比与反衬。下阕用“烟月不知人事改,夜阑还照深宫”过渡,写亡国伤痛。但不直接抒发,而是用不知、不懂“人事改”的月亮来写,较“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空有姑苏台上月,如西子镜,照江城。”隐痛尤深。还用拟人手法,借无情的荷花泣露饮恨,悲悼伤痛,“暗伤”亡国之情,构思新奇,手法巧妙,异常沉痛。此词之妙,在于暗伤亡国,托之藕花。无知之物尚且泣露啼红,与上句“烟月还照深宫”相衬,而愈觉其悲惋。
临江仙·金锁重门荒苑静
金锁重门荒苑静,绮窗愁对秋空。翠华一去寂无踪。玉楼歌吹,声断已随风。
烟月不知人事改,夜阑还照深宫。藕花相向野塘中,暗伤亡国,清露泣香红。
作品简介
创作背景
赵崇祚编选《花间集》,据欧阳炯《花间集·叙》后题为“大蜀广政三年夏四月”,为公元940年,即已收入此词,是时距后蜀之亡(宋太祖乾德三年,公元965年),尚有二十五年,故《临江仙·金锁重门荒苑静》此词或为前蜀王衍亡国(925年)所作。
翻译注释
翻译
层层宫门关锁,荒凉的皇家园林异常安静;我靠着窗户,含愁望秋天的夜空。自从皇帝去后,这里便一片寂静,再也看不到皇帝的踪影。宫殿里歌声乐声,也早已断绝,去追随那一去不返的风。
云雾笼罩的朦胧之月,不知人事已经变更,直到夜将尽时,还照耀着深宫。在荒废的池塘中,莲花正相对哭泣;她们像暗暗伤感亡国,清露如同泪珠,从清香的红花上往下滴。
注释
(1)金锁重门:指重重宫门上了锁。
(2)荒苑:荒废了的皇家园林。苑,古时供帝王游赏猎狩的园林。
(3)绮窗:饰有彩绘花纹的窗户。
(4)翠华:“翠羽华盖”的省语,皇帝仪仗所用的以翠鸟羽毛装饰的旗子,此用以代指皇帝。
(5)玉楼:指宫中楼阁。
(6)歌吹:歌唱和演奏音乐的声音。吹,鼓吹,指用鼓、钲、箫、笳等乐器合奏的乐曲。
(7)烟月:在淡云中的月亮。
(8)夜阑:夜深。
(9)藕花:荷花。
(10)相向:相对。
(11)香红:代指藕花。
全文拼音版
作者介绍
相关推荐
临江仙·夜归临皋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馀生。
临江仙·高咏楚词酬午日
高咏楚词酬午日,天涯节序匆匆。榴花不似舞裙红。无人知此意,歌罢满帘风。
万事一身伤老矣,戎葵凝笑墙东。酒杯深浅去年同。试浇桥下水,今夕到湘中。
临江仙·雨停荷芰逗浓香
雨停荷芰逗浓香,岸边蝉噪垂杨。物华空有旧池塘,不逢仙子,何处梦襄王。
珍簟对欹鸳枕冷,此来尘暗凄凉。欲凭危槛恨偏长,藕花珠缀,犹似汗凝妆。
临江仙·夜到扬州席上作
尊酒何人怀李白,草堂遥指江东。珠帘十里卷香风。花开又花谢,离恨几千重。
轻舸渡江连夜到,一时惊笑衰容。语音犹自带吴侬。夜阑对酒处,依旧梦魂中。
临江仙·斗草阶前初见
斗草阶前初见,穿针楼上曾逢。罗裙香露玉钗风。靓妆眉沁绿,羞脸粉生红。
流水便随春远,行云终与谁同。酒醒长恨锦屏空。相寻梦里路,飞雨落花中。
临江仙·惠州改前韵
九十日春都过了,贪忙何处追游。三分春色一分愁。雨翻榆荚阵,风转柳花球。
我与使君皆白首,休夸少年风流。佳人斜倚合江楼,水光都眼净,山色总眉愁。
临江仙·倦客如今老矣
倦客如今老矣,旧时不奈春何!几曾湖上不经过。看花南陌醉,驻马翠楼歌。
远眼愁随芳草,湘裙忆着春罗。枉教装得旧时多。向来箫鼓地,犹见柳婆娑。
临江仙·大风雨过马当山
雨骤风驰帆似舞,一舟轻度溪湾。人家临水有无间。江豚吹浪立,沙鸟得鱼闲。
绝代才人天亦喜,借他只手回澜。而今无复旧词坛。马当山下路,空见野云还。
临江仙·莺报帘前暖日红
莺报帘前暖日红,玉炉残麝犹浓。起来闺思尚疏慵。别愁春梦,谁解此情悰?
强整娇姿临宝镜,小池一朵芙蓉。旧欢无处再寻踪。更堪回顾,屏画九疑峰。
临江仙·佳人
烟柳疏疏人悄悄,画楼风外吹笙。倚栏闻唤小红声。熏香临欲睡,玉漏已三更。
坐待不来来又去,一方明月中庭。粉墙东畔小桥横。起来花影下,扇子扑飞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