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杨山人归嵩阳》是唐代诗人高适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诗的前四句感叹世间万事变幻莫测,心境改变了,老友也难相见;五六句描写美丽的二月春景,却使人泪下沾襟;七八句诗人赞叹了朋友杨山人过着超然世外的恬淡隐居生活;最后两句诗人与朋友依依惜别,表达了深切的感情。诗中融情入景,婉转流畅,情深意切。
送杨山人归嵩阳
不到嵩阳动十年,旧时心事已徒然。
一二故人不复见,三十六峰犹眼前。
夷门二月柳条色,流莺数声泪沾臆。
凿井耕田不我招,知君以此忘帝力。
山人好去嵩阳路,惟余眷眷长相忆。
作品简介
创作背景
从诗中“夷门二月柳条色”一句,可以推断出这首诗写于大梁,因为夷门是战国时代魏国都城大梁的东门。至于这首诗的写作时间,有不同说法。有人认为作于天宝三载(744);有人认为李白与高适两首同题诗,都是天宝四载(745)五月后所作。兹从天宝四载之说,但从诗中的“二月柳条色”推断,《送杨山人归嵩阳》此诗应是在该年春二月左右所写。
翻译注释
翻译
不到嵩阳转眼过去十年,从前隐居的心事已经徒然。
一二位老朋友不能相见,少室山的三十六峰还在眼前。
夷门的初春二月柳条泛绿,流莺数声令人热泪沾衣。
凿井而饮耕田而食不招我,知道你以此来忘掉帝力。
山人一心前往嵩阳路,只留下无穷眷念长久回忆。
注释
(1)嵩阳:隋唐时县名,在嵩山之南;唐武后时期改称登封(今属河南)。
(2)动:近。
(3)心事:指欲隐居嵩阳之事。
(4)徒然:枉然,空然,意谓不能实现。
(5)三十六峰犹眼前:三十六峰:嵩山有三十六峰。犹眼前:依然还在眼前。
(6)夷门:战国大梁的城门。在今河南开封县城内。战国时魏国的贤士侯赢为夷门监者。
(7)流莺:莺鸟。流:谓其鸣声圆转。
(8)凿井耕田不我招:凿井耕田:化用古诗《击壤歌》:“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力何有於我哉?”不我招:即不招我之意。
(9)帝力:帝王的作用,指皇权统治。
(10)眷眷:同睠睠,反顾的样子,表示心里顾念很深。
全文拼音版
作者介绍
高适的诗
相关推荐
送刘司直赴安西
绝域阳关道,胡沙与塞尘。
三春时有雁,万里少行人。
苜蓿随天马,蒲桃逐汉臣。
当令外国惧,不敢觅和亲。
送丘为落第归江东
怜君不得意,况复柳条春。
为客黄金尽,还家白发新。
五湖三亩宅,万里一归人。
知祢不能荐,羞为献纳臣。
送别
昨夜离心正郁陶,三更白露西风高。
萤飞木落何淅沥,此时梦见西归客。
曙钟寥亮三四声,东邻嘶马使人惊。
揽衣出户一相送,唯见归云纵复横。
送陈七赴西军
吾观非常者,碌碌在目前。
君负鸿鹄志,蹉跎书剑年。
一闻边烽动,万里忽争先。
余亦赴京国,何当献凯还。
送杨瑗尉南海
不择南州尉,高堂有老亲。
楼台重蜃气,邑里杂鲛人。
海暗三山雨,花明五岭春。
此乡多宝玉,慎莫厌清贫。
送友人归
年高雪满簪,唤渡浙江浔。
花落一杯酒,月明千里心。
凤凰身宇宙,麋鹿性山林。
别后空回首,冥冥烟树深。
送远
带甲满天地,胡为君远行!
亲朋尽一哭,鞍马去孤城。
草木岁月晚,关河霜雪清。
别离已昨日,因见古人情。
送当涂赵少府赴长芦
我来扬都市,送客回轻舠。
因夸楚太子,便观广陵涛。
仙尉赵家玉,英风凌四豪。
维舟至长芦,目送烟云高。
摇扇对酒楼,持袂把蟹螯。
前途倘相思,登岳一长谣。
送道标上人归南岳
悠然倚孤棹,却忆卧中林。
江草将归远,湘山独往深。
白云留不住,渌水去无心。
衡岳千峰乱,禅房何处寻。
送薛秀才南游
姑苏城外柳初凋,同上江楼更寂寥。
绕壁旧诗尘漠漠,对窗寒竹雨潇潇。
怜君别路随秋雁,尽我离觞任晚潮。
从此草玄应有处,白云青嶂一相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