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句原文翻译
百宝阑干护晓寒,沉香亭畔若为看。
雕花围栏在清晨为牡丹抵御着轻寒,(让人不禁想起)当年在沉香亭畔,唐玄宗和杨贵妃是怎样观赏牡丹的呢?
春来谁作韶华主,总领群芳是牡丹。
春天到来时,谁成为了美好春光的主人呢?统领众多花卉的,当属那华贵的牡丹。
注释
(1)阑干:栏杆。
(2)韶华:美好的时光。常指春光。
百宝阑干护晓寒,沉香亭畔若为看。
春来谁作韶华主,总领群芳是牡丹。
百宝阑干护晓寒,沉香亭畔若为看。
雕花围栏在清晨为牡丹抵御着轻寒,(让人不禁想起)当年在沉香亭畔,唐玄宗和杨贵妃是怎样观赏牡丹的呢?
春来谁作韶华主,总领群芳是牡丹。
春天到来时,谁成为了美好春光的主人呢?统领众多花卉的,当属那华贵的牡丹。
(1)阑干:栏杆。
(2)韶华:美好的时光。常指春光。
《牡丹五首·其一》是明代诗人冯琦的一首咏物七言绝句。此诗以牡丹为吟咏对象,赞颂其雍容华贵、统领群芳的王者风范。首句“百宝阑干护晓寒”以富丽堂皇的栏杆衬托牡丹的珍贵;次句“沉香亭畔若为看”借用唐玄宗与杨贵妃赏牡丹的典故,暗喻牡丹的尊贵地位;后两句“春来谁作韶华主,总领群芳是牡丹”直抒胸臆,点明牡丹是春天当之无愧的花中之王。全诗语言典雅,意境华美,展现了牡丹的国色天香与诗人对它的倾慕之情。
《牡丹五首·其一》此诗具体创作时间不详,但冯琦作为明代官员、文学家,其诗多典雅工丽,此诗或作于其赏牡丹之时。诗中“沉香亭”化用李白《清平调》中“沉香亭北倚阑干”之典,暗指唐玄宗与杨贵妃赏牡丹的盛事,以此衬托牡丹的尊贵。明代文人崇尚风雅,牡丹作为“花中之王”,常被用来象征富贵与盛世气象,此诗亦借牡丹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赞美与对盛世繁华的向往。
何人不爱牡丹花,占断城中好物华。
疑是洛川神女作,千娇万态破朝霞。
去春零落暮春时,泪湿红笺怨别离。
常恐便同巫峡散,因何重有武陵期?
传情每向馨香得,不语还应彼此知。
只欲栏边安枕席,夜深闲共说相思。
莲枝未长秦蘅老,走马驮金斸春草。
水灌香泥却月盘,一夜绿房迎白晓。
美人醉语园中烟,晚华已散蝶又阑。
梁王老去罗衣在,拂袖风吹蜀国弦。
归霞帔拖蜀帐昏,嫣红落粉罢承恩。
檀郎谢女眠何处?楼台月明燕夜语。
国色朝酣酒,天香夜染衣。
丹景春醉容,明月问归期。
近来无奈牡丹何,数十千钱买一窠。
今朝始得分明见,也共戎葵不校多。
锦帏初卷卫夫人,绣被犹堆越鄂君。
垂手乱翻雕玉佩,折腰争舞郁金裙。
石家蜡烛何曾剪,荀令香炉可待熏。
我是梦中传彩笔,欲书花叶寄朝云。
牡丹芳,牡丹芳,黄金蕊绽红玉房。
千片赤英霞烂烂,百枝绛点灯煌煌。
照地初开锦绣段,当风不结兰麝囊。
仙人琪树白无色,王母桃花小不香。
宿露轻盈泛紫艳,朝阳照耀生红光。
红紫二色间深浅,向背万态随低昂。
映叶多情隐羞面,卧丛无力含醉妆。
低娇笑容疑掩口,凝思怨人如断肠。
浓姿贵彩信奇绝,杂卉乱花无比方。
石竹金钱何细碎,芙蓉芍药苦寻常。
遂使王公与卿士,游花冠盖日相望。
庳车软舆贵公主,香衫细马豪家郎。
卫公宅静闭东院,西明寺深开北廊。
戏蝶双舞看人久,残莺一声春日长。
共愁日照芳难驻,仍张帷幕垂阴凉。
花开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
三代以还文胜质,人心重华不重实。
重华直至牡丹芳,其来有渐非今日。
元和天子忧农桑,恤下动天天降祥。
去岁嘉禾生九穗,田中寂寞无人至。
今年瑞麦分两岐,君心独喜无人知。
无人知,可叹息。
我愿暂求造化力,减却牡丹妖艳色。
少回卿士爱花心,同似吾君忧稼穑。
落尽残红始吐芳,佳名唤作百花王。
竞夸天下无双艳,独立人间第一香。
桃时杏日不争浓,叶帐成阴始放红。
晓艳远分金掌露,暮香深惹玉堂风。
名移兰杜千年后,贵擅笙歌百醉中。
如梦如仙忽零落,暮霞何处绿屏空。
似共东风别有因,绛罗高卷不胜春。
若教解语应倾国,任是无情亦动人。
芍药与君为近侍,芙蓉何处避芳尘。
可怜韩令功成后,辜负秾华过此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