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梧桐》是清代郑板桥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是一首借物喻人的诗。诗中以“扫落秋星”的梧桐所生非地,无凤凰来栖比喻有才之士所生非时,无所成就。比喻形象贴切。从诗中可以明显看出诗人对于自己或友人不平遭遇的愤慨。
咏梧桐
高梧百尺夜苍苍,乱扫秋星落晓霜。
如何不向西州植,倒挂绿毛幺凤皇。
作品简介
翻译注释
翻译
高大的梧桐树在暮色下能够扫动天上的寒星,拂落晓霜。
为何不种在扬州,从而引来凤凰栖息?
注释
(1)西州:指扬州。
(2)幺凤皇:又名桐花凤,凤凰的一种。
全文拼音版
咏梧桐
高梧百尺夜苍苍,乱扫秋星落晓霜。
如何不向西州植,倒挂绿毛幺凤皇。
作者介绍
郑燮(1693—1765),名燮,字克柔,号板桥,清代书画家、文学家,江苏兴化人,“扬州八怪”之一。擅画兰竹,书法自创“六分半书”,兼融隶楷,风格奇崛。其诗直抒胸臆,如《竹石》“咬定青山不放松”彰显孤傲品格。曾任山东范县、潍县知县,为官清廉,后因赈灾忤逆上司罢官,卖画为生。诗书画皆重个性表达,主张“删繁就简”,对后世文人艺术影响深远。
郑板桥的诗
相关推荐
咏柳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咏史八首·其六
荆轲饮燕市,酒酣气益震。
哀歌和渐离,谓若傍无人。
虽无壮士节,与世亦殊伦。
高眄邈四海,豪右何足陈。
贵者虽自贵,视之若埃尘。
贱者虽自贱,重之若千钧。
咏桂
世人种桃李,皆在金张门。
攀折争捷径,及此春风暄。
一朝天霜下,荣耀难久存。
安知南山桂,绿叶垂芳根。
清阴亦可托,何惜树君园。
咏怀古迹五首·其一
支离东北风尘际,漂泊西南天地间。
三峡楼台淹日月,五溪衣服共云山。
羯胡事主终无赖,词客哀时且未还。
庾信平生最萧瑟,暮年诗赋动江关。
咏蕙诗
蕙草生山北,托身失所依。
植根阴崖侧,夙夜惧危颓。
寒泉浸我根,凄风常徘徊。
三光照八极,独不蒙余晖。
葩叶永雕瘁,凝露不暇晞。
百卉皆含荣,己独失时姿。
比我英芳发,鶗鴂鸣已衰。
咏牡丹
闲花眼底千千种,此种人间擅最奇。
国色天香人咏尽,丹心独抱更谁知。
咏怀八十二首·其三十一
驾言发魏都,南向望吹台。
萧管有遗音,梁王安在哉?
战士食糟糠,贤者处蒿莱。
歌舞曲未终,秦兵已复来。
夹林非吾有,朱宫生尘埃。
军败华阳下,身竟为土灰。
咏怀八十二首·其三十二
朝阳不再盛,白日忽西幽。
去此若俯仰,如何似九秋。
人生若尘露,天道邈悠悠。
齐景升丘山,涕泗纷交流。
孔圣临长川,惜逝忽若浮。
去者余不及,来者吾不留。
愿登太华山,上与松子游。
渔父知世患,乘流泛轻舟。
咏史诗·乌江
争帝图王势已倾,八千兵散楚歌声。
乌江不是无船渡,耻向东吴再起兵。
咏老赠梦得
与君俱老也,自问老何如。
眼涩夜先卧,头慵朝未梳。
有时扶杖出,尽日闭门居。
懒照新磨镜,休看小字书。
情于故人重,迹共少年疏。
唯是闲谈兴,相逢尚有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