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黎眉州

〔宋代〕苏轼

胶西高处望西川,应在孤云落照边。

瓦屋寒堆春后雪,峨眉翠扫雨余天。

治经方笑春秋学,好士今无六一贤。

且待渊明赋归去,共将诗酒趁流年。

作品简介

《寄黎眉州》是宋代诗人苏轼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40岁左右知密州,在密州所属的胶西县,写诗遥寄任眉州知州的黎錞。诗将瓦屋山和峨眉山对举,梦回萦绕的家乡山水如在眼前。表达了对共同恩师欧阳修的怀念和归隐之情,由于苏轼不满新法,政治上受压抑,思乡、归隐之情甚浓。

翻译注释

翻译

我在胶西县高处远望你所在的四川西部,那也是我的故乡眉州应该在天边孤云落照处。

瓦屋山上春雪堆积寒气笼罩,峨眉山上一片苍翠一扫雨后的阴沉。

研究经学者正嘲笑如你一般研究《春秋》者,爱护人才者再没有六一居士那样贤能者。

请你暂且等着我回归家乡田园,到时我们一起趁着美好时光饮酒赋诗。

注释

(1)春秋学:黎錞(chún)是一位研究《春秋》的儒者,曾著有《春秋经解》。这时王安石执政,王安石素不喜《春秋》,说那是一本古代的“断烂朝报(朝廷公报)”。

(2)六一贤:欧阳修以“藏书一万卷,集采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以吾一翁,老于此物之间”,自号六一居士。欧阳修曾经以“文行苏洵,经术黎錞”向英宗推荐二人。

全文拼音版

méizhōu
jiāo西gāochùwàng西chuānyīngzàiyúnluòzhàobiān
hánduīchūnhòuxuěéméicuìsǎotiān
zhìjīngfāngxiàochūnqiūxuéhàoshìjīnliùxián
qiědàiyuānmíngguīgòngjiāngshījiǔchènliúnián

作者介绍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政治家,与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三苏”。其诗、词、散文成就卓著,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词豪放洒脱,开宋词豪放派先河,代表作有《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等。仕途坎坷,屡遭贬谪,却豁达乐观。书法、绘画亦有造诣,是中国文化史上罕见的全才。

苏轼的诗

相关推荐

寄东鲁二稚子

〔唐代〕李白

吴地桑叶绿,吴蚕已三眠。

我家寄东鲁,谁种龟阴田?

春事已不及,江行复茫然。

南风吹归心,飞堕酒楼前。

楼东一株桃,枝叶拂青烟。

此树我所种,别来向三年。

桃今与楼齐,我行尚未旋。

娇女字平阳,折花倚桃边。

折花不见我,泪下如流泉。

小儿名伯禽,与姊亦齐肩。

双行桃树下,抚背复谁怜?

念此失次第,肝肠日忧煎。

裂素写远意,因之汶阳川。

寄生草·饮

〔元代〕白朴

长醉后方何碍,不醒时有甚思。糟腌两个功名字,醅渰千古兴亡事,曲埋万丈虹霓志。不达时皆笑屈原非,但知音尽说陶潜是。

寄左省杜拾遗

〔唐代〕岑参

联步趋丹陛,分曹限紫微。

晓随天仗入,暮惹御香归。

白发悲花落,青云羡鸟飞。

圣朝无阙事,自觉谏书稀。

寄校书七兄

〔唐代〕李冶

无事乌程县,蹉跎岁月余。

不知芸阁吏,寂寞竟何如。

远水浮仙棹,寒星伴使车。

因过大雷岸,莫忘几行书。

寄题广信军四望亭

〔宋代〕韩琦

西北云高拂女墙,危亭虚豁望中长。

田间堤陌成新险,天外江川是旧疆。

古道入秋漫黍稷,远坡乘晚下牛羊。

凭栏多少无言恨,不在归鸿送夕阳。

寄江州白司马

〔唐代〕杨巨源

江州司马平安否,惠远东林住得无。

湓浦曾闻似衣带,庐峰见说胜香炉。

题诗岁晏离鸿断,望阙天遥病鹤孤。

莫谩拘牵雨花社,青云依旧是前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