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和山夜临秋

〔唐代〕上官仪

殿帐清炎气,辇道含秋阴。

凄风移汉筑,流水入虞琴。

云飞送断雁,月上净疏林。

滴沥露枝响,空濛烟壑深。

作品简介

《奉和山夜临秋》是初唐宫廷作家上官仪所作的一首五言古诗,这首诗虽为奉和之作,但诗人有意摆脱从类书掇拾辞藻的陈规旧习,注重对景物的细致体察,自铸新词以状物色。通过物色的动态变化,写出情思的婉转,从而构成情隐于内而秀发于外的诗境。这种笔法精细而秀逸浑成的诗作,把五言诗的体物写景技巧大大地推进了一步,成为人们模仿取法的一种新的诗体。

翻译注释

翻译

殿内散去夏日的炎热之气,辇道上亦能感觉秋天的阴凉。

秋风似乎融进筑乐声,秋水似乎流进琴乐声。

风起云动,送别南飞而落后的大雁,月亮升起,树木历历而显清净。

夜露滴落枝叶,沥沥作响,远处山壑,在月下迷蒙幽深。

注释

(1)辇道:可乘辇往来的宫中道路。

(2)虞琴:同“舜弦”。《礼记.乐记》:“昔者舜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风》。”

(3)滴沥:水下滴声。

(4)烟壑:云雾弥漫的山谷。

全文拼音版

fèngshānlínqiū
殿diànzhàngqīngyánniǎndàohánqiūyīn
fēnghànzhùliúshuǐqín
yúnfēisòngduànyànyuèshàngjìngshūlín
zhīxiǎngkōngméngyānshēn

作者介绍

上官仪(约608—664),字游韶,陕州陕县(今属河南)人。贞观(627—649)进士。官弘文馆学士、西台侍郎等职。永徽(650—655)时,见恶于武则天,麟德(664—665)时又被告发与废太子忠通谋,下狱死,籍其家。诗多应制、奉和之作,婉媚工整,时称“上官体”。又归纳六朝以来诗歌中对仗方法,提出“六对”“八对”之说,对律诗的形成颇有影响。原有集,已失传。

上官仪的诗

相关推荐

奉和春日幸望春宫应制

〔唐代〕苏颋

东望望春春可怜,更逢晴日柳含烟。

宫中下见南山尽,城上平临北斗悬。

细草偏承回辇处,轻花微落奉觞前。

宸游对此欢无极,鸟哢声声入管弦。

奉送严公入朝十韵

〔唐代〕杜甫

鼎湖瞻望远,象阙宪章新。

四海犹多难,中原忆旧臣。

与时安反侧,自昔有经纶。

感激张天步,从容静塞尘。

南图回羽翮,北极捧星辰。

漏鼓还思昼,宫莺罢啭春。

空留玉帐术,愁杀锦城人。

阁道通丹地,江潭隐白蘋。

此生那老蜀?不死会归秦!

公若登台辅,临危莫爱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