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有扈至京师已后朱樱之期》是唐朝诗人温庭筠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此诗为温庭筠咏物抒怀之作,以朱樱(红樱桃)为意象,抒写错过花期的怅惘。首联"露圆霞赤"描绘樱桃成熟时晶莹红艳之态,"银笼"暗示采摘场景;颔联以"秦苑飞禽"与"杜陵游客"对举,通过禽鸟熟知时令反衬游子迟来之憾;颈联"翠幄成阴"与"红珠满树"形成视觉对比,强化错过盛景的失落;尾联"钓鱼期"用典,将物理时间的错过升华为人生际遇的感慨。全诗在咏物中寄寓身世之感,体现温庭筠诗"密丽而深"的特色。
自有扈至京师已后朱樱之期
露圆霞赤数千枝,银笼谁家寄所思。
秦苑飞禽谙熟早,杜陵游客恨来迟。
空看翠幄成阴日,不见红珠满树时。
尽日徘徊浓影下,只应重作钓鱼期。
作品简介
创作背景
《自有扈至京师已后朱樱之期》此诗当作于温庭筠多次应试长安期间(约835-855年)。"有扈"指鄠县(今陕西户县),诗人自鄠县赴京,恰错过樱桃成熟期(唐代宫廷有"荐新"制度,四月初一进樱桃)。诗中"杜陵游客"实为自指,暗含困守长安的窘境;"秦苑"暗讽权贵早得恩宠;"钓鱼期"典出姜尚渭滨垂钓遇文王,反衬自身怀才不遇。与杜甫《野人送朱樱》"西蜀樱桃也自红"相比,温诗更侧重通过"时间差"表达政治机遇的错失。
翻译注释
翻译
如露圆如霞红几千枝,银篮怎样寄托所慕思。
秦苑中飞鸟熟悉在先,杜陵游客埋怨来的迟?
徒然欣赏绿叶成阴日,不曾看见红果满树时。
整日徘徊浓浓树荫下,只好再当做钓鱼来期。
注释
(1)有扈:古国名。故地在今陕西省西安市鄠邑区。
(2)京师:指京城长安。“已后朱樱之期”,已经过了樱桃的果期。
(3)露圆霞赤:状樱桃。
(4)杜陵游客:在杜陵一带滞留的游客,是诗人自指。
(5)翠幄成阴:指朱樱叶茂之状。阴:同荫。树荫。红珠:樱桃。
(6)浓影:指朱樱叶茂之影。影:一作“荫”。
(7)钓鱼期:借指朱樱果期。
全文拼音版
作者介绍
相关推荐
自夏口至鹦鹉洲夕望岳阳寄源中丞
汀洲无浪复无烟,楚客相思益渺然。
汉口夕阳斜渡鸟,洞庭秋水远连天。
孤城背岭寒吹角,独树临江夜泊船。
贾谊上书忧汉室,长沙谪去古今怜。
自浔阳泛舟经明海
大江分九流,淼漫成水乡。
舟子乘利涉,往来至浔阳。
因之泛五湖,流浪经三湘。
观涛壮枚发,吊屈痛沉湘。
魏阙心恒在,金门诏不忘。
遥怜上林雁,冰泮也回翔。
自叹
功名不可成,忠义敢自废?
烈士贵殉名,达人任遗世。
自愧湖海人,卓荦青云志。
虽无英雄姿,自与俦伍异。
美人来何迟?景光日云逝。
谁不誓捐躯?杀身良不易。
百年在一旦,神仙安可冀?
荣名复何为,寂寞千古事。
自金陵溯流过白璧山玩月达天门寄句容王主簿
沧江溯流归,白璧见秋月。
秋月照白璧,皓如山阴雪。
幽人停宵征,贾客忘早发。
进帆天门山,回首牛渚没。
川长信风来,日出宿雾歇。
故人在咫尺,新赏成胡越。
寄君青兰花,惠好庶不绝。
自君之出矣
自君之出矣,金翠闇无精。
思君如日月,回还昼夜生。
自代内赠
宝刀截流水,无有断绝时。
妾意逐君行,缠绵亦如之。
别来门前草,秋巷春转碧。
扫尽更还生,萋萋满行迹。
鸣凤始相得,雄惊雌各飞。
游云落何山?一往不见归。
估客发大楼,知君在秋浦。
梁苑空锦衾,阳台梦行雨。
妾家三作相,失势去西秦。
犹有旧歌管,凄清闻四邻。
曲度入紫云,啼无眼中人。
妾似井底桃,开花向谁笑?
君如天上月,不肯一回照。
窥镜不自识,别多憔悴深。
安得秦吉了,为人道寸心。
自为墓志铭
蜀人张岱,陶庵其号也。少为纨绔子弟,极爱繁华,好精舍,好美婢,好娈童,好鲜衣,好美食,好骏马,好华灯,好烟火,好梨园,好鼓吹,好古董,好花鸟,兼以茶淫橘虐,书蠹诗魔,劳碌半生,皆成梦幻。年至五十,国破家亡,避迹山居,所存者,破床碎几、折鼎病琴,与残书数帙、缺砚一方而已。布衣蔬食,常至断炊。回首二十年前,真如隔世。
常自评之,有七不可解:向以韦布而上拟公侯,今以世家而下同乞丐,如此则贵贱紊矣,不可解一;产不及中人,而欲齐驱金谷,世颇多捷径,而独株守於陵,如此则贫富舛矣,不可解二;以书生而践戎马之场,以将军而翻文章之府,如此则文武错矣,不可解三;上陪玉帝而不谄,下陪悲田院乞儿而不骄,如此则尊卑溷矣,不可解四;弱则唾面而肯自干,强则单骑而能赴敌,如此则宽猛背矣,不可解五;争利夺名,甘居人后,观场游戏,肯让人先,如此缓急谬矣,不可解六;博弈摴蒲,则不知胜负,啜茶尝水,则能辨渑淄,如此则智愚杂矣,不可解七。
有此七不可解,自且不解,安望人解?故称之以富贵人可,称之以贫贱人亦可;称之以智慧人可,称之以愚蠢人亦可;称之以强项人可,称之以柔弱人亦可;称之以卞急人可,称之以懒散人亦可。学书不成,学剑不成,学节义不成,学文章不成,学仙、学佛、学农、学圃俱不成。任世人呼之为败子,为废物,为顽民,为钝秀才,为瞌睡汉,为死老魅也已矣。
初字宗子,人称石公,即字石公。好著书,其所成者,有《石匮书》《张氏家谱》《义烈传》《琅嬛文集》《明易》《大易用》《史阙》《四书遇》《梦忆》《说铃》《昌谷解》《快园道古》《傒囊十集》《西湖梦寻》《一卷冰雪文》行世。生于万历丁酉八月二十五日卯时,鲁国相大涤翁之树子也,母曰陶宜人。幼多痰疾,养于外大母马太夫人者十年。外太祖云谷公宦两广,藏生牛黄丸,盈数簏,自余囡地以至十有六岁,食尽之而厥疾始廖。
六岁时,大父雨若翁携余之武林,遇眉公先生跨一角鹿,为钱塘游客,对大父曰:“闻文孙善属对,吾面试之。”
指屏上《李白骑鲸图》曰:“太白骑鲸,采石江边捞夜月。”
余应曰:“眉公跨鹿,钱塘县里打秋风。”
眉公大笑,起跃曰:“那得灵隽若此!吾小友也。”
欲进余以千秋之业,岂料余之一事无成也哉!
甲申以后,悠悠忽忽,既不能觅死,又不能聊生,白发婆娑,犹视息人世。恐一旦溘先朝露,与草木同腐,因思古人如王无功、陶靖节、徐文长皆自作墓铭,余亦效颦为之。甫构思,觉人与文俱不佳,辍笔者再。虽然,第言吾之癖错,则亦可传也已。
曾营生圹于项王里之鸡头山,友人李研斋题其圹曰:“呜呼,有明著述鸿儒陶庵张长公之圹。”
伯鸾高士,冢近要离,余故有取于项里也。明年,年跻七十,死与葬其日月尚不知也,故不书。
铭曰:穷石崇,斗金谷。盲卞和,献荆玉。老廉颇,战涿鹿。赝龙门,开史局。馋东坡,饿孤竹。五羖大夫,焉能自鬻?空学陶潜,枉希梅福。必也寻三外野人,方晓我之衷曲。
自君之出矣
自君之出矣,懒妆眉黛浓。
愁心如屋漏,点点不移踪。
自遣
对酒不觉暝,落花盈我衣。
醉起步溪月,鸟还人亦稀。
自记庐山诗
仆初入庐山,山谷奇秀,平生所未见,殆应接不暇,遂发意不欲作诗。已而见山中僧俗,皆云:“苏子瞻来矣!”
不觉作一绝云:“芒鞍青竹杖,自挂百钱游。可怪深山里,人人识故侯。”
既自哂前言之谬,又复作两绝云:“青山若无素,偃蹇不相亲。要识庐山面,他年是故人。”
又云:“自昔忆清赏,初游杳霭间。如今不是梦,真个是庐山。”
是日有以陈令举《庐山记》见寄者,且行且读,见其中云徐凝、李白之诗,不觉失笑。旋入开元寺,主僧求诗,因作一绝云:“帝遣银河一派垂,古来惟有谪仙辞。飞流溅沫知多少,不与徐凝洗恶诗。”
往来山南北十余日,以为胜绝不可胜谈,择其尤者,莫如漱玉亭、三峡桥,故作此二诗。最后与摁老同游西林,又作一绝云:“横看成岭侧成峰,到处看山了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仆庐山诗尽于此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