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句原文翻译
摘得菊花携得酒,绕村骑马思悠悠。
我摘了菊花,带着美酒,骑马绕着村庄徘徊,思绪悠长。
下邽田地平如掌,何处登高望梓州。
下邽的田地平坦如手掌,该去哪里登高远望,才能看到你所在的梓州?
注释
(1)九日: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
(2)行简:指白居易的弟弟白行简,当时在梓州(今四川三台)任职。
(3)下邽:白居易的故乡,在今陕西渭南,诗人此时可能在此闲居。
(4)平如掌:形容地势极其平坦,暗指无处登高望远。
(5)梓州:唐代州名,在今四川三台,白行简当时在此任职。
摘得菊花携得酒,绕村骑马思悠悠。
下邽田地平如掌,何处登高望梓州。
摘得菊花携得酒,绕村骑马思悠悠。
我摘了菊花,带着美酒,骑马绕着村庄徘徊,思绪悠长。
下邽田地平如掌,何处登高望梓州。
下邽的田地平坦如手掌,该去哪里登高远望,才能看到你所在的梓州?
(1)九日: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
(2)行简:指白居易的弟弟白行简,当时在梓州(今四川三台)任职。
(3)下邽:白居易的故乡,在今陕西渭南,诗人此时可能在此闲居。
(4)平如掌:形容地势极其平坦,暗指无处登高望远。
(5)梓州:唐代州名,在今四川三台,白行简当时在此任职。
《九日寄行简》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全诗以重阳节为背景,通过"摘菊携酒""绕村骑马"等意象,展现了诗人对远方弟弟白行简的思念之情。诗中"下邽田地平如掌"一句,既描绘了渭南关中平原的地理特征,又巧妙引出"何处登高望梓州"的怅惘追问,情感表达含蓄而深沉。该诗语言延续了白居易平实朴素、自然清新的创作风格,被视作其亲情诗代表作之一。
《九日寄行简》作于唐宪宗元和九年(814年)重阳节,时白居易因丁母忧居于下邽故里。重阳节古有登高、赏菊、插茱萸等习俗,诗人触景生情,由'摘得菊花携得酒'引发对时任梓州(今四川三台)任职的胞弟白行简的思念。
九月九日眺山川,归心归望积风烟。
他乡共酌金花酒,万里同悲鸿雁天。
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
还似今朝歌酒席,白头翁入少年场。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晚岁登门最不才,萧萧华发映金罍。
不堪丞相延东阁,闲伴诸儒老曲台。
佳节久从愁里过,壮心偶傍醉中来。
暮归冲雨寒无睡,自把新诗百遍开。
我醉欲眠君罢休,已教从事到青州。
鬓霜饶我三千丈,诗律输君一百筹。
闻道郎君闭东阁,且容老子上南楼。
相逢不用忙归去,明日黄花蝶也愁。
秋风江口听鸣榔,远客归心正渺茫。
万里乾坤此江水,百年风日几重阳。
烟中树色浮瓜步,城上山形绕建康。
直过真州更东下,夜深灯影宿维扬。
靡靡秋已夕,凄凄风露交。
蔓草不复荣,园木空自凋。
清气澄余滓,杳然天界高。
哀蝉无留响,丛雁呜云霄。
万化相寻绎,人生岂不劳?
从古皆有没,念之中心焦。
何以称我情?浊酒且自陶。
千载非所知,聊以永今朝。
欲赋前贤九日诗,茱萸相斗一枝枝。
可怜宋玉情无限,争似陶潜醉不知。
绿鬓爱随风景变,黄华能与岁寒期。
登高回处狂多少,笑杀襄阳拍手儿。
不负东篱约,携尊过草堂。
远天连树杪,高月薄衣裳。
握手经年别,惊心九日霜。
诸君才绝世,独步许谁强。
九日登高望,苍苍远树低。
人烟湖草里,山翠县楼西。
霜降鸿声切,秋深客思迷。
无劳白衣酒,陶令自相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