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寄行简》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全诗以重阳节为背景,通过"摘菊携酒""绕村骑马"等意象,展现了诗人对远方弟弟白行简的思念之情。诗中"下邽田地平如掌"一句,既描绘了渭南关中平原的地理特征,又巧妙引出"何处登高望梓州"的怅惘追问,情感表达含蓄而深沉。该诗语言延续了白居易平实朴素、自然清新的创作风格,被视作其亲情诗代表作之一。
九日寄行简
摘得菊花携得酒,绕村骑马思悠悠。
下邽田地平如掌,何处登高望梓州。
作品简介
创作背景
《九日寄行简》作于唐宪宗元和九年(814年)重阳节,时白居易因丁母忧居于下邽故里。重阳节古有登高、赏菊、插茱萸等习俗,诗人触景生情,由'摘得菊花携得酒'引发对时任梓州(今四川三台)任职的胞弟白行简的思念。
翻译注释
翻译
我摘了菊花,带着美酒,骑马绕着村庄徘徊,思绪悠长。
下邽的田地平坦如手掌,该去哪里登高远望,才能看到你所在的梓州?
注释
(1)九日: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
(2)行简:指白居易的弟弟白行简,当时在梓州(今四川三台)任职。
(3)下邽:白居易的故乡,在今陕西渭南,诗人此时可能在此闲居。
(4)平如掌:形容地势极其平坦,暗指无处登高望远。
(5)梓州:唐代州名,在今四川三台,白行简当时在此任职。
全文拼音版
作者介绍
白居易的诗
相关推荐
九歌·山鬼
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薜荔兮带女萝。
既含睇兮又宜笑,子慕予兮善窈窕。
乘赤豹兮从文狸,辛夷车兮结桂旗。
被石兰兮带杜衡,折芳馨兮遗所思。
余处幽篁兮终不见天,路险难兮独后来。
表独立兮山之上,云容容兮而在下。
杳冥冥兮羌昼晦,东风飘兮神灵雨。
留灵修兮憺忘归,岁既晏兮孰华予?
采三秀兮于山间,石磊磊兮葛蔓蔓。
怨公子兮怅忘归,君思我兮不得闲。
山中人兮芳杜若,饮石泉兮荫松柏,君思我兮然疑作。
雷填填兮雨冥冥,猨啾啾兮狖夜鸣。
风飒飒兮木萧萧,思公子兮徒离忧。
九歌·云中君
浴兰汤兮沐芳,华采衣兮若英。
灵连蜷兮既留,烂昭昭兮未央。
蹇将憺兮寿宫,与日月兮齐光。
龙驾兮帝服,聊翱游兮周章。
灵皇皇兮既降,猋远举兮云中。
览冀州兮有余,横四海兮焉穷。
思夫君兮太息,极劳心兮忡忡。
九日送别
蓟庭萧瑟故人稀,何处登高且送归。
今日暂同芳菊酒,明朝应作断蓬飞。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九日蓝田崔氏庄
老去悲秋强自宽,兴来今日尽君欢。
羞将短发还吹帽,笑倩旁人为正冠。
蓝水远从千涧落,玉山高并两峰寒。
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茱萸仔细看。
九日寄秦觏
疾风回雨水明霞,沙步丛祠欲暮鸦。
九日清尊欺白发,十年为客负黄花。
登高怀远心如在,向老逢辰意有加。
淮海少年天下士,可能无地落乌纱。
九日登望仙台呈刘明府容
汉文皇帝有高台,此日登临曙色开。
三晋云山皆北向,二陵风雨自东来。
关门令尹谁能识,河上仙翁去不回。
且欲近寻彭泽宰,陶然共醉菊花杯。
九日登一览楼
危楼樽酒赋蒹葭,南望潇湘水一涯。
云麓半涵青海雾,岸枫遥映赤城霞。
双飞日月驱神骏,半缺河山待女娲。
学就屠龙空束手,剑锋腾踏绕霜花。
九思·其五·遭厄
悼屈子兮遭厄,沈王躬兮湘汨。
何楚国兮难化,迄于今兮不易。
士莫志兮羔裘,竞佞谀兮谗阋。
指正义兮为曲,訾玉璧兮为石。
鸱雕游兮华屋,鵔鸃栖兮柴蔟。
起奋迅兮奔走,违群小兮謑诟。
载青云兮上升,适昭明兮所处。
蹑天衢兮长驱,踵九阳兮戏荡。
越云汉兮南济,秣余马兮河鼓。
云霓纷兮晻翳,参辰回兮颠倒。
逢流星兮问路,顾我指兮从左。
俓娵觜兮直驰,御者迷兮失轨。
遂踢达兮邪造,与日月兮殊道。
志阏绝兮安如,哀所求兮不耦。
攀天阶兮下视,见鄢郢兮旧宇。
意逍遥兮欲归,众秽盛兮杳杳。
思哽饐兮诘诎,涕流澜兮如雨。
九日登山
渊明归去来,不与世相逐。
为无杯中物,遂偶本州牧。
因招白衣人,笑酌黄花菊。
我来不得意,虚过重阳时。
题舆何俊发,遂结城南期。
筑土按响山,俯临宛水湄。
胡人叫玉笛,越女弹霜丝。
自作英王胄,斯乐不可窥。
赤鲤涌琴高,白龟道冯夷。
灵仙如彷佛,奠酹遥相知。
古来登高人,今复几人在。
沧洲违宿诺,明日犹可待。
连山似惊波,合沓出溟海。
扬袂挥四座,酩酊安所知。
齐歌送清扬,起舞乱参差。
宾随落叶散,帽逐秋风吹。
别后登此台,愿言长相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