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下曲

〔唐代〕戎昱

汉将归来虏塞空,旌旗初下玉关东。

高蹄战马三千匹,落日平原秋草中。

古诗的意思及注释

逐句原文翻译

汉将归来虏塞空,旌旗初下玉关东。

将领们扫空敌营归来,高举旌旗直入玉门关东。

高蹄战马三千匹,落日平原秋草中。

三千战马放蹄飞奔,冷冷的落日沉入平原秋草中。

注释

(1)汉将:唐朝的将领塞。

(2)塞:要塞。

(3)玉关:玉门关。

塞下曲拼音版

sàixià
hànjiàngguīláisàikōngjīngchūxiàguāndōng
gāozhànsānqiānluòpíngyuánqiūcǎozhōng

作品简介

《塞下曲》是唐代诗人戎昱的一首边塞诗。此诗聚焦唐军凯旋场景:首句"虏塞空"彰显战功之伟,次句"玉关东"点明归途方向,末句以战马与落日秋草的壮美意象作结。全诗语言简劲,意象雄浑,在盛唐边塞诗常见的豪迈基调中注入苍茫历史感,展现战争胜利背后的深沉时空意识。

创作背景

《塞下曲》此诗创作于中唐时期,虽国力不如盛唐,但边战仍未停歇。戎昱曾任荆南节度使幕僚,对边事多有关切。诗中"汉将"实指唐将,反映唐代诗人以汉喻唐的典型手法。"落日平原秋草"的萧瑟意象,可能暗含对战争消耗的隐忧,折射中唐边塞诗渐趋内敛的风格转变。

作者介绍

戎昱(744—800),荆南(今湖北荆州)人,唐代诗人。少举进士不第,遂纵游名都。大历初历任荆南、桂管、辰虔等使府幕僚。建中三年任侍御史,次年贬为辰州刺史。其诗多感时伤世,反映战乱现实,风格沉郁,语言清丽。名作《咏史》讽刺朝廷和亲政策,传诵甚广。《全唐诗》存其诗一卷。戎昱最著名的十首诗

相关诗文

塞下曲

〔唐代〕张祜

二十逐嫖姚,分兵远戍辽。

雪迷经塞夜,冰壮渡河朝。

促放雕难下,生骑马未调。

小儒何足问,看取剑横腰。

塞下曲

〔唐代〕李贺

胡角引北风,蓟门白于水。

天含青海道,城头月千里。

露下旗濛濛,寒金鸣夜刻。

蕃甲锁蛇鳞,马嘶青冢白。

秋静见旄头,沙远席羁愁。

帐北天应尽,河声出塞流。

古塞下曲

〔唐代〕李颀

行人朝走马,直指蓟城傍。

蓟城通漠北,万里别吾乡。

海上千烽火,沙中百战场。

军书发上郡,春色度河阳。

袅袅汉宫柳,青青胡地桑。

琵琶出塞曲,横笛断君肠。

塞下曲

〔唐代〕李颀

黄云雁门郡,日暮风沙里。

千骑黑貂裘,皆称羽林子。

金笳吹朔雪,铁马嘶云水。

帐下饮蒲萄,平生寸心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