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山色横侵蘸晕霞》是宋代文学家苏东坡所作的一首词,作于宋仁宗嘉祐四年(西元一〇五九年)十一月。上片,作者淋漓尽致地描写了深秋的景色。下片,是作者对梦到故乡的具体描写。全词即景抒情,如行云流水,是写实之作。
浣溪沙·山色横侵蘸晕霞
山色横侵蘸晕霞,湘川风静吐寒花。远林屋散尚啼鸦。
梦到故园多少路,酒醒南望隔天涯。月明千里照平沙。
作品简介
创作背景
宋仁宗嘉祐四年(1059年)十一月,苏轼自故乡四川眉山沿长江返回朝堂,行舟至荆州之前,见长江两岸深秋季节的景色写下该词。
翻译注释
翻译
山色浸染着傍晚的霞光,湘江水风平浪静秋花正开放。远处的树林边散落着几户人家,乌鸦还在啼叫寻觅着栖息的地方。
睡梦中曾走遍故乡的条条小路,酒醒后向南望才知有天涯隔阻。明月照耀着千里广衰的沙原。
注释
(1)横侵:纵横扩展。
(2)蘸:原意为把物件浸入水中,引申为以液体沾染他物。
(3)晕霞:指太阳光线经云层中冰晶的折射而形成的光象,这里指晚霞。
(4)湘川:不是指湖南湘水,这里指湖北古荆州地区。
(5)寒花:寒冷天气开的花,但在古代诗词中多指菊花。
(6)尚:尚有。
(7)南望:是词句的省略语,指苏轼从荆州遥望故乡四川眉山,其方向应在西南。
(8)平沙:广阔的沙原,当指荆州长江江岸的辽阔沙原。
全文拼音版
作者介绍
苏轼的诗
相关推荐
浣溪沙·小院闲窗春色深
小院闲窗春色深,重帘未卷影沉沉。倚楼无语理瑶琴。
远岫出云催薄暮,细风吹雨弄轻阴。梨花欲谢恐难禁。
浣溪沙·春色迷人恨正赊
春色迷人恨正赊,可堪荡子不还家,细风轻露著梨花。
帘外有情双燕飏,槛前无力绿杨斜,小屏狂梦极天涯。
浣溪沙·莫许杯深琥珀浓
莫许杯深琥珀浓,未成沉醉意先融。疏钟已应晚来风。
瑞脑香消魂梦断,辟寒金小髻鬟松。醒时空对烛花红。
浣溪沙·洞庭
行尽潇湘到洞庭。楚天阔处数峰青。旗梢不动晚波平。
红蓼一湾纹缬乱,白鱼双尾玉刀明。夜凉船影浸疏星。
浣溪沙·徐邈能中酒圣贤
徐邈能中酒圣贤,刘伶席地幕青天,潘郎白璧为谁连。
无可奈何新白发,不如归去旧青山,恨无人借买山钱。
浣溪沙·红日已高三丈透
红日已高三丈透,金炉次第添香兽。红锦地衣随步皱。
佳人舞点金钗溜,酒恶时拈花蕊嗅。别殿遥闻箫鼓奏。
浣溪沙·泪浥红笺第几行
泪浥红笺第几行,唤人娇鸟怕开窗。那能闲过好时光。
屏障厌看金碧画,罗衣不奈水沉香。遍翻眉谱只寻常。
浣溪沙·波映横塘柳映桥
波映横塘柳映桥,冷烟疏雨暗亭皋。春城风景胜江郊。
花蕊暗随蜂作蜜,溪云还伴鹤归巢。草堂新竹两三梢。
浣溪沙·莲漏三声烛半条
莲漏三声烛半条,杏花微雨湿红绡。那将红豆记无聊。
春色已看浓似酒,归期安得信如潮。离魂入夜倩谁招。
浣溪沙·忆旧
长记鸣琴子贱堂,朱颜绿发映垂杨。如今秋鬓数茎霜。
聚散交游如梦寐,升沉闲事莫思量。仲卿终不忘桐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