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山色横侵蘸晕霞

〔宋代〕苏轼

山色横侵蘸晕霞,湘川风静吐寒花。远林屋散尚啼鸦。

梦到故园多少路,酒醒南望隔天涯。月明千里照平沙。

作品简介

《浣溪沙·山色横侵蘸晕霞》是宋代文学家苏东坡所作的一首词,作于宋仁宗嘉祐四年(西元一〇五九年)十一月。上片,作者淋漓尽致地描写了深秋的景色。下片,是作者对梦到故乡的具体描写。全词即景抒情,如行云流水,是写实之作。

创作背景

宋仁宗嘉祐四年(1059年)十一月,苏轼自故乡四川眉山沿长江返回朝堂,行舟至荆州之前,见长江两岸深秋季节的景色写下该词。

翻译注释

翻译

山色浸染着傍晚的霞光,湘江水风平浪静秋花正开放。远处的树林边散落着几户人家,乌鸦还在啼叫寻觅着栖息的地方。

睡梦中曾走遍故乡的条条小路,酒醒后向南望才知有天涯隔阻。明月照耀着千里广衰的沙原。

注释

(1)横侵:纵横扩展。

(2)蘸:原意为把物件浸入水中,引申为以液体沾染他物。

(3)晕霞:指太阳光线经云层中冰晶的折射而形成的光象,这里指晚霞。

(4)湘川:不是指湖南湘水,这里指湖北古荆州地区。

(5)寒花:寒冷天气开的花,但在古代诗词中多指菊花。

(6)尚:尚有。

(7)南望:是词句的省略语,指苏轼从荆州遥望故乡四川眉山,其方向应在西南。

(8)平沙:广阔的沙原,当指荆州长江江岸的辽阔沙原。

全文拼音版

huànshā··shānhéngqīnzhànyūnxiá
shānhéngqīnzhànyūnxiáxiāngchuānfēngjìnghánhuāyuǎnlínsànshàng
mèngdàoyuánduōshǎojiǔxǐngnánwàngtiānyuèmíngqiānzhàopíngshā

作者介绍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政治家,与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三苏”。其诗、词、散文成就卓著,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词豪放洒脱,开宋词豪放派先河,代表作有《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等。仕途坎坷,屡遭贬谪,却豁达乐观。书法、绘画亦有造诣,是中国文化史上罕见的全才。

苏轼的诗

相关推荐

浣溪沙·忆旧

〔宋代〕苏轼

长记鸣琴子贱堂,朱颜绿发映垂杨。如今秋鬓数茎霜。

聚散交游如梦寐,升沉闲事莫思量。仲卿终不忘桐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