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军行二首》这组诗共两首,第一首诗表达了一位投笔从戎多年的老战士因功业志向难酬而产生的一时懊悔之情。前八句主要写傍晚边塞的荒凉景象,写得情景交融,凄凉孤寂。最后,诗人借用典故,抒发了功业难成,歧路彷徨的矛盾心情。“悔”虽是一时激愤之语,但细细体味,亦在情理之中,传达出更多的辛酸与无奈。
从军行二首·其一
向夕临大荒,朔风轸归虑。
平沙万里馀,飞鸟宿何处。
虏骑猎长原,翩翩傍河去。
边声摇白草,海气生黄雾。
百战苦风尘,十年履霜露。
虽投定远笔,未坐将军树。
早知行路难,悔不理章句。
作品简介
翻译注释
翻译
在这个偏远的地方,每当傍晚来临,北风呼啸,归家的思虑就更为浓烈。
荒漠一望无际,鸟儿又将在哪里栖息呢?
远处能够看到突厥骑兵在荒原上围猎的场面,之后又看到他们骑着马儿沿着河边轻疾离去的身影。
白草摇曳于无尽的边声之中,湖泊上的雾气在夕阳的照射下也变成了黄色。
十年以来,自己在这样的环境中身经百战,饱受风霜之苦。
虽然早年立志学班超投笔从戎,立功边塞,尽管身经百战,到如今却一直未能建立像大树将军冯异那样的功业。
早知道投笔从戎立功边塞之路是如此艰难,还不如埋头钻研一辈子经学算了。
注释
(1)大荒:指极其偏远荒僻的地方。
(2)朔风轸归虑:朔风:北风。轸归虑:意为归家的思虑使人心痛。轸:痛。
(3)虏骑:指塞北匈奴骑兵,此处指突厥等少数民族骑兵。
(4)翩翩:形容马骑轻疾的样子。
(5)边声:边地所特有的声响。
(6)海气:指湖泊上的雾气。
(7)定远:指定远侯班超。
(8)行路难:乐府旧题,属《杂曲歌辞》。
全文拼音版
作者介绍
王昌龄的诗
相关推荐
从军行二首·其二
百战沙场碎铁衣,城南已合数重围。
突营射杀呼延将,独领残兵千骑归。
从军行七首·其七
玉门山嶂几千重,山北山南总是烽。
人依远戍须看火,马踏深山不见踪。
从军北征
天山雪后海风寒,横笛偏吹行路难。
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
从军行
朔方烽火照甘泉,长安飞将出祁连。
犀渠玉剑良家子,白马金羁侠少年。
平明偃月屯右地,薄暮鱼丽逐左贤。
谷中石虎经衔箭,山上金人曾祭天。
天涯一去无穷已,蓟门迢递三千里。
朝见马岭黄沙合,夕望龙城阵云起。
庭中奇树已堪攀,塞外征人殊未还。
白雪初下天山外,浮云直向五原间。
关山万里不可越,谁能坐对芳菲月。
流水本自断人肠,坚冰旧来伤马骨。
边庭节物与华异,冬霰秋霜春不歇。
长风萧萧渡水来,归雁连连映天没。
从军行,军行万里出龙庭,
单于渭桥今已拜,将军何处觅功名。
从登香炉峰
辞宗盛荆梦,登歌美凫绎。
徒收杞梓饶,曾非羽人宅。
罗景蔼云扃,沾光扈龙策。
御风亲列涂,乘山穷禹迹。
含啸对雾岑,延萝倚峰壁。
青冥摇烟树,穹跨负天石。
霜崖灭土膏,金涧测泉脉。
旋渊抱星汉,乳窦通海碧。
谷馆驾鸿人,岩栖咀丹客。
殊物藏珍怪,奇心隐仙籍。
高世伏音华,绵古遁精魄。
萧瑟生哀听,参差远惊觌。
惭无献赋才,洗污奉毫帛。
从军行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从岐王过杨氏别业应教
杨子谈经所,淮王载酒过。
兴阑啼鸟换,坐久落花多。
径转回银烛,林开散玉珂。
严城时未启,前路拥笙歌。
从军行
海畔风吹冻泥裂,枯桐叶落枝梢折。
横笛闻声不见人,红旗直上天山雪。
从军行
吹角动行人,喧喧行人起。
笳悲马嘶乱,争渡黄河水。
日暮沙漠陲,战声烟尘里。
尽系名王颈,归来报天子。
从军行
三边烽乱惊,十万且横行。
风卷常山阵,笳喧细柳营。
剑花寒不落,弓月晓逾明。
会取淮南地,持作朔方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