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行二首·其一

〔唐代〕王昌龄

西陵侠年少,送客过长亭。

青槐夹两路,白马如流星。

闻道羽书急,单于寇井陉。

气高轻赴难,谁顾燕山铭。

作品简介

《少年行·其一》是唐代诗人王昌龄所作的一首边塞诗,以赞赏的口吻摹写了一位游侠少年赴边报国的慷慨勇武风采。此诗以“西陵侠年少”开篇,展现了少年游侠的英勇与不羁。他送客至长亭,青槐夹道,白马飞驰。随后,边关急报传来,单于侵扰井陉,少年气概高昂,毅然赴难,彰显其忠诚与勇敢。最后“谁顾燕山铭”更是豪气干云,铮铮有声。整首诗反映出盛唐强盛的国威和广大有志之士积极向上、建功立业的时代精神。

翻译注释

翻译

西陵的一位少年游侠,在长亭为他人饯行。

在那青槐夹道的驿路上,呈报紧急公文的信使骑着白马如同流星一样飞驰而过。

听说这是一道来自边关的紧急军事文书,传来了匈奴侵扰井陉的消息。

少年得知后浩气冲天赶赴危难,立志要像窦宪那样驱逐鞑虏,“刻石燕然”。

注释

(1)西陵:汉代帝王陵墓大多在京城长安西北,故称西陵。

(2)侠:侠客。

(3)年少:年龄少小。年轻。

(4)送客:送别宾客。

(5)过长亭:走过长亭。有说‘短长亭’。即短亭和长亭。古代设在路旁的亭舍,供行人休息或离人饯别之用。长亭:古时每十里所设供行人休憩的驿亭。

(6)青槐:今称国槐。蝶形花科槐属植物,喜光、耐旱、萌芽力强,可用作药材。

(7)夹:夹道于。

(8)两路:上行和下行两条道路。

(9)流星:夜晚快速飞越天空的辉亮星体。

(10)闻道:听说。

(11)羽书:即羽檄,古代插有鸟羽的紧急军事文书。

(12)单于:匈奴人对部落联盟首领的专称。意为广大之貌。始创于匈奴著名冒顿单于之父头曼单于,后一直沿袭至匈奴灭亡。

(13)寇:寇犯。侵略。

(14)井陉:位于河北山西交界的太行山上,在今河北井陉县。素有“太行八陉之第五陉,天下九塞之第六塞”之称,乃冀通衢要冲,历代兵家必争之地。以路险难行著称。

(15)气高:气节高尚。胸满气喘不平,义同息高。

(16)轻:轻视。看轻。

(17)赴难:赶赴危难或国难。

(18)谁顾:谁人顾得上。顾:顾及,眷念。

(19)燕山铭:又称燕然铭,即燕然山铭。指东汉窦宪破北匈奴,登燕然山刻石勒功。泛指歌颂边功的文字。

全文拼音版

shàoniánxíngèrshǒu··
西língxiániánshàosòngguòchángtíng
qīnghuáijiāliǎngbáiliúxīng
wéndàoshūchánkòujǐngxíng
gāoqīngnànshuíyānshānmíng

作者介绍

王昌龄(690—756),字少伯,盛唐著名边塞诗人,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其诗以七绝见长,被誉为“七绝圣手”,与李白并称“联璧”。代表作《从军行》《出塞》等雄浑豪迈,展现边塞风光与将士壮志;《芙蓉楼送辛渐》等送别诗则含蓄深婉。曾任江宁丞、龙标尉,安史之乱时被濠州刺史闾丘晓杀害。诗风刚健清新,尤擅刻画边塞与宫怨题材,对后世影响深远。

王昌龄的诗

相关推荐

少室雪晴送王宁

〔唐代〕李颀

少室众峰几峰别,一峰晴见一峰雪。

隔城半山连青松,素色峨峨千万重。

过景斜临不可道,白云欲尽难为容。

行人与我玩幽境,北风切切吹衣冷。

惜别浮桥驻马时,举头试望南山岭。

少年行四首

〔唐代〕王维

【其一】

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

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

【其二】

出身仕汉羽林郎,初随骠骑战渔阳。

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

【其三】

一身能擘两雕弧,虏骑千重只似无。

偏坐金鞍调白羽,纷纷射杀五单于。

【其四】

汉家君臣欢宴终,高议云台论战功。

天子临轩赐侯印,将军佩出明光宫。

少年中国说(节选)

〔近代〕梁启超

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潜龙腾渊,鳞爪飞扬。乳虎啸谷,百兽震惶。鹰隼试翼,风尘翕张。奇花初胎,矞矞皇皇。干将发硎,有作其芒。天戴其苍,地履其黄。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