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句原文翻译
参军但有四立壁,初无临江千木奴。
王参军一贫如洗家徒四壁,没像李衡临江种下千头木奴。
白头不是折腰具,桐帽棕鞵称老夫。
霜雪般的头颅不是为了向人折腰,戴着桐木帽足登棕榈鞋自称是老夫。
沧江鸥鹭野心性,阴壑虎豹雄牙须。
如沧江鸥鹭生性疏野没有机心,像幽谷的虎豹牙须雄健威武。
鷫鷞作裘初服在,猩血染带邻翁无。
鹔鷞毛作袍子退隐后穿起百姓衣服,猩猩血染成的红带为邻翁所无。
昨来杜鹃劝归去,更待把酒听提壶。
昨日杜鹃声声劝人归去,归来后还等着把酒再听提壶。
当今人材不乏使,天上二老须人扶。
古诗百科~当今人材济济并不缺乏,朝廷中文、吕二老须人搀扶。
儿无饱饭尚勤书,妇无复褌且著襦。
儿子吃不饱饭仍然勤苦读书,妻子穿着短袄就不求棉裤。
社瓮可漉溪可渔,更问黄鸡肥与癯。
村社瓮中酒可喝,溪中鱼可捕,何必更追问黄鸡肥瘦与否?
林间醉著人伐木,犹梦官下闻追呼。
醉倒林间听人伐木丁丁,还梦见官府逼人催租呼号到户。
万钉围腰莫爱渠,富贵安能润黄垆。
万钉宝带的高官也不要爱它,富贵哪能滋润黄泉下的硬土。
注释
(1)参军:录事参军,掌管各曹文书、纠察府事的属官,王淮曾任雅州户曹参军。
(2)四立壁:谓家徒四壁,一贫如洗。
(3)千木奴:用李衡事,李衡为丹阳太守时,派人在武陵龙阳洲上作宅,种柑千株,临死时对儿子说:“吾州里有千头木奴,不责汝衣食。”(见《三国志·吴志·嗣主传》“孙休”注引《襄阳记》)
(4)折腰:用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事。陶渊明任县令时有一天有个官要来,别人就劝他穿戴整齐,迎接那个官,他本来就是个向往自由随性的人,就说出了“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见《晋书·陶潜传》)
(5)桐帽:以桐木为骨子做成的幞头。
(6)棕鞵:棕木制成的鞋。
(7)阴壑:幽深的山谷。
(8)雄牙须:牙须雄健威武
(9)鷫鷞作裘初服在:“鷫鷞”句:《西京杂记》云司马相如归成都“居贫愁懑,以所著鹔裘就市人阳昌贳酒与文君为欢”。屈原《离骚》:“退将复修吾初服”,此处化用以上句意暗示王庆源退隐后高深的道德修养。鹔鷞(sù shuāng),水鸟,雁的一种,羽毛可制为裘。也作“鹔鹴”。
(10)猩血染带:指苏轼所赠红带系猩猩血染制而成,色泽鲜丽。
(11)杜鹃劝归去:据说杜鹃啼声如人言“不如归去”,又用陶渊明于东晋安帝义熙元年(405),弃官归田,作《归去来兮辞》的典故。
(12)更待:一本作“更得”。
(13)提壶:鸟名,鸣声如“提壶芦”。
(14)天上二老:指文彦博、吕公著,二人均以年高而任宰相。
(15)妇无复褌且著襦:“妇无”句:暗用韩伯事。韩伯少时贫困、其母为之缝制寒衣,只能先作“襦”而无法作“复褌”。(见《晋书·韩伯传》)褌(kūn),裤子。襦(rú),短衣。
(16)社:村社,古代风俗,春秋社日祭祀土地神。
(17)漉:指滤酒。
(18)癯:瘦。
(19)追呼:指胥吏到门号叫催租。
(20)万钉围腰:指达官贵人的万钉宝带。万钉,古人在腰带钉上玉片,万钉指玉片之多。
(21)黄垆:犹黄泉。《淮南子·览冥》:“考其功烈,上际九天,下契黄垆。”“注”:“黄泉下垆土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