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殷晋安别

〔魏晋〕陶渊明

殷先作晋安南府长史掾,因居浔阳,后作太尉参军,移家东下。作此以赠。

游好非少长,一遇尽殷勤。

信宿酬清话,益复知为亲。

去岁家南里,薄作少时邻。

负杖肆游从,淹留忘宵晨。

语默自殊势,亦知当乖分。

未谓事已及,兴言在兹春。

飘飘西来风,悠悠东去云。

山川千里外,言笑难为因。

良才不隐世,江湖多贱贫。

脱有经过便,念来存故人。

古诗的意思及注释

逐句原文翻译

游好非少长,一遇尽殷勤。

好友相交并不久,一见如故意诚恳。

信宿酬清话,益复知为亲。

流连忘返对畅谈,更加知心相亲近。

去岁家南里,薄作少时邻。

去岁迁家至南村,你我短时为近邻。

负杖肆游从,淹留忘宵晨。

持杖游乐相伴从,随兴所至忘时辰。

语默自殊势,亦知当乖分。

仕隐地位自不同,我知早晚当离分。

未谓事已及,兴言在兹春。

不料离别已来到,动身就在此年春。

飘飘西来风,悠悠东去云。

飘飘拂面西来风,悠悠离别东去云。

山川千里外,言笑难为因。

千里山川相阻隔,再度相逢难有因。

良才不隐世,江湖多贱贫。

贤才出仕能通达,江湖隐者多贱贫。

脱有经过便,念来存故人。

倘若有便相经过,勿望来看老友人。

注释

(1)游好:谓交游、相好。

(2)尽:极。

(3)殷勤:情意恳切深厚。

(4)信宿:连宿两夜。

(5)酬:应答,交谈。

(6)清话:犹清谈,谓无世俗之谈。

(7)益复:更加。

(8)去岁:指义熙六年(410)。

(9)南里:即南村。诗人于去岁迁居于此。

(10)薄:句首助词,无义。

(11)少:短。

(12)负杖:持杖。负:凭恃。

(13)肆:肆意,适意,纵情,任情。

(14)游从:相伴而游。“肆游从”是说整个身心都沉浸在游从的快乐之中。

(15)淹留:久留,指流连忘返。

(16)忘宵晨:谓无宵无晨,不分昼夜,指终日逍遥游乐,忘掉一切。宵:夜。

(17)语默:说话与沉默,代指仕与隐。

(18)殊势:地位不同。

(19)乖分:分离。

(20)未谓:没有想到。谓:以为。

(21)事:指分离之事。

(22)及:到,来临。

(23)兴:起,动身。

(24)言:语助词,无义。

(25)难为因:难得有因由。因,因缘,机会。

(26)良才:指殷景仁。

(27)江湖:指隐居于江湖。

(28)贱贫:作者自指。

(29)脱:倘或,假如。

(30)念:盼望的意思。

(31)存:存间,探望。

(32)故人:老朋友,作者自指。

与殷晋安别拼音版

yīnjìnānbié
yóuhǎofēishàozhǎngjìnyīnqín
xìn宿chóuqīnghuàzhīwéiqīn
suìjiānánzuòshǎoshílín
zhàngyóucóngyānliúwàngxiāochén
shūshìzhīdāngguāifēn
wèiwèishìxīngyánzàichūn
piāopiāo西láifēngyōuyōudōngyún
shānchuānqiānwàiyánxiàonánwéiyīn
liángcáiyǐnshìjiāngduōjiànpín
tuōyǒujīngguò便biànniànláicúnrén

作品简介

《与殷晋安别》是晋宋之际文学家陶渊明创作的一首五言诗。诗人与殷景仁是隐仕殊途,抱负不同,势必要各奔前程。但二人在为时不长的交往、游从之间,却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此诗着重表现了诗人对往日交情的留恋、依依惜别之情,以及诗人旷达的胸怀,充分体现了陶诗直率性格与平实语言的高度统一,人格美与艺术美的完好融合。

创作背景

《与殷晋安别》此诗作于晋安帝义熙七年(411年),陶渊明四十七岁,在移居南村的次年。殷景仁原先任江州晋安郡南府长史掾,故称殷晋安。殷景仁在晋安南府时,住在浔阳,与陶渊明有交往。义熙七年,刘裕任太尉职,辟殷景仁为参军。殷景仁离浔阳东下时,陶渊明作此诗赠别。

作者介绍

陶渊明(365—427),又名陶潜,字元亮,号五柳先生,东晋末至南朝宋初著名诗人、辞赋家,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他是中国田园诗派的开创者,被誉为“隐逸诗人之宗”。曾任彭泽县令,因不愿“为五斗米折腰”而辞官归隐,躬耕田园。其诗风清新自然,代表作《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记》《饮酒》等,展现了对自由、淳朴生活的向往。他的作品语言质朴,意境深远,对后世文人影响极大,成为中国文化中高洁品格的象征。陶渊明最著名的十首诗

相关诗文

与进士宋严话别

〔宋代〕张咏

人之相知须知心,心通道气情转深。

凌山跨陆不道远,蹑屩佩剑来相寻。

感君见我开口笑,把臂要我谈王道。

几度微言似惬心,投杯着地推案叫。

此事置之无复言,且须举乐催金船。

人生通塞未可保,莫将闲事索心田。

兴尽忽告去,挑灯夜如何。

弹琴起双舞,拍手聊长歌。

我辈本无流俗态,不教离恨上眉多。

与施从事书

〔南北朝〕吴均

故鄣县东三十五里,有青山,绝壁千尺,孤峰入汉;绿嶂百重,清川万转。

归飞之鸟,千翼竞来;企水之猿,百臂相接。

秋露为霜,春罗被径。“风雨如晦,鸡鸣不已。”信足荡累颐物,悟衷散赏。

与子俨等疏

〔魏晋〕陶渊明

告俨、俟、份、佚、佟:

天地赋命,生必有死;自古圣贤,谁能独免?子夏有言:“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四友之人,亲受音旨。发斯谈者,将非穷达不可妄求,寿夭永无外请故耶?

吾年过五十,少而穷苦,每以家弊,东西游走。性刚才拙,与物多忤。自量为己,必贻俗患。僶俛辞世,使汝等幼而饥寒。余尝感孺仲贤妻之言。败絮自拥,何惭儿子?此既一事矣。但恨邻靡二仲,室无莱妇,抱兹苦心,良独内愧。

少学琴书,偶爱闲静,开卷有得,便欣然忘食。见树木交荫,时鸟变声,亦复欢然有喜。常言五六月中,北窗下卧,遇凉风暂至,自谓是羲皇上人。意浅识罕,谓斯言可保。日月遂往,机巧好疏。缅求在昔,眇然如何!

疾患以来,渐就衰损,亲旧不遗,每以药石见救,自恐大分将有限也。汝辈稚小家贫,每役柴水之劳,何时可免?念之在心,若何可言!然汝等虽不同生,当思四海皆兄弟之义。鲍叔,管仲,分财无猜;归生、伍举,班荆道旧;遂能以败为成,因丧立功。他人尚尔,况同父之人哉!颖川韩元长,汉末名士,身处卿佐,八十而终,兄弟同居,至于没齿。济北汜稚春,晋时操行人也,七世同财,家人无怨色。

《诗》曰:“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尔,至心尚之。汝其慎哉,吾复何言!

与友人书(节选)

〔清代〕顾炎武

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独学无友,则孤陋而难成。久处一方,则习染而不自觉。

不幸而在穷僻之域,无车马之资,犹当博学审问,古人与稽,以求其是非之所在,庶几可得十之五六。

若既不出户,又不读书,则是面墙之士,虽有子羔、原宪之贤,终无济于天下。

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

夫以孔子之圣,犹须好学,今人可不勉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