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池》是宋代诗人杨万里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是南宋"诚斋体"诗歌的代表作,以微观视角捕捉初夏池塘的灵动生机。诗中"泉眼无声惜细流"拟人化描写水源柔情,"树阴照水爱晴柔"展现光影交融的静谧。后两句"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以特写镜头定格生命初绽的瞬间,成为千古传诵的经典意象。全诗语言清新活泼,观察细腻入微,体现了杨万里"活法"诗学主张,开创了南宋诗坛的新风貌。
小池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作品简介
创作背景
《小池》此诗作于淳熙三年(1176年),杨万里任常州知州期间。时值其诗风成熟期,主张"万象毕来,献予诗材"。诗中"小池"实为官署后园景致,诗人通过日常小景的瞬间捕捉,实践其"不听陈言只听天"的创作理念。作品诞生于南宋偏安时期,以微观世界的盎然生意,折射出诗人对自然生命的珍视,展现了乱世中文人寻求精神慰藉的独特方式。
翻译注释
翻译
泉眼悄然无声是因舍不得细细的水流,映在水里的树阴喜欢这晴天里柔和的风光。
小荷叶刚从水面露出尖尖的角,早就有一只小蜻蜓立在它的上头。
注释
(1)泉眼:泉水的出口。
(2)惜:吝惜。
(3)照水:映在水里。
(4)晴柔:晴天里柔和的风光。
(5)尖尖角:初出水端还没有舒展的荷叶尖端。
(6)上头:上面,顶端。为了押韵,「头」不读轻声。
全文拼音版
小池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作者介绍
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南宋著名诗人,吉州吉水(今江西吉水)人。其诗清新自然,语言活泼,自成“诚斋体”,与陆游、范成大、尤袤并称“南宋四大家”。代表作《小池》《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等善捕生活情趣,充满童真与理趣。力主抗金,官至宝谟阁直学士,晚年隐居乡里。诗作突破江西诗派束缚,开创白话写景新风,对后世影响深远。
相关推荐
赠刘景文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池上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夜书所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江南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寒菊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回乡偶书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敕勒歌
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菩萨蛮·大柏地
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雨后复斜阳,关山阵阵苍。
当年鏖战急,弹洞前村壁。装点此关山,今朝更好看。
画鸡
头上红冠不用裁,满身雪白走将来。
平生不敢轻言语,一叫千门万户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