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句原文翻译
平野有千里,居人无一家。
辽阔千里的旷野上,没有一户人家。
甲兵年正少,日久戍天涯。
穿着铠甲的士兵正青春年少,长期地戍守在天涯。
注释
(1)宋汴道中:是说这首诗是作者经过河南时写的。宋,古国名,故址在今河南商丘县。汴,汴梁,今河南开封市。
(2)平野:一望无际的平原。
(3)千里:表示远阔。
(4)甲兵:军中士卒,戴甲的兵士。
(5)正少:正年轻。
(6)日久:长期。
(7)戍天涯:在远方戍边。天涯,天边,这里极言遥。
平野有千里,居人无一家。
甲兵年正少,日久戍天涯。
平野有千里,居人无一家。
辽阔千里的旷野上,没有一户人家。
甲兵年正少,日久戍天涯。
穿着铠甲的士兵正青春年少,长期地戍守在天涯。
(1)宋汴道中:是说这首诗是作者经过河南时写的。宋,古国名,故址在今河南商丘县。汴,汴梁,今河南开封市。
(2)平野:一望无际的平原。
(3)千里:表示远阔。
(4)甲兵:军中士卒,戴甲的兵士。
(5)正少:正年轻。
(6)日久:长期。
(7)戍天涯:在远方戍边。天涯,天边,这里极言遥。
《宋汴道中》是唐代诗人高蟾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这首诗写士兵长期在远方防守边疆,揭露了唐末频繁战争给劳动人民带来的痛苦。诗的前两句,先写出“平野”千里,无人居住的可怕情景;后两句就从原因上揭示了这个问题,“年正少”三字说明青壮为“甲兵”所迫,离开家园,戍边打仗长期不归。诗歌先写果后写因,先写景后叙事,条理清晰,平易而深刻。
《宋汴道中》这首诗具体创作时间不详,唐末藩镇兼并激烈,因朱温与李克用屡次恶战而受祸尤烈,惨状异常。当其时高蟾路过此地,触目伤怀,写下了这首悲愤的诗篇。
为草当作兰,为木当作松。
兰秋香风远,松寒不改容。
松兰相因依,萧艾徒丰茸。
鸡与鸡并食,鸾与鸾同枝。
拣珠去沙砾,但有珠相随。
远客投名贤,真堪写怀抱。
若惜方寸心,待谁可倾倒?
虞卿弃赵相,便与魏齐行。
海上五百人,同日死田横。
当时不好贤,岂传千古名。
愿君同心人,于我少留情。
寂寂还寂寂,出门迷所适。
长铗归来乎,秋风思归客。
水流花谢两无情,送尽东风过楚城。
胡蝶梦中家万里,子规枝上月三更。
故园书动经年绝,华发春唯满镜生。
自是不归归便得,五湖烟景有谁争。
龙马花雪毛,金鞍五陵豪。
秋霜切玉剑,落日明珠袍。
斗鸡事万乘,轩盖一何高。
弓摧南山虎,手接太行猱。
酒后竞风采,三杯弄宝刀。
杀人如剪草,剧孟同游遨。
发愤去函谷,从军向临洮。
叱咤万战场,匈奴尽奔逃。
归来使酒气,未肯拜萧曹。
羞入原宪室,荒淫隐蓬蒿。
钗燕拢云睡起时。隔墙折得杏花枝。青春半面妆如画,细雨三更花又飞。
轻爱别,旧相知。断肠青冢几斜晖。断红一任风吹起,结习空时不点衣。
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
蛛丝儿结满雕梁,绿纱今又糊在蓬窗上。说什么脂正浓,粉正香,如何两鬓又成霜?
昨日黄土陇头送白骨,今宵红灯帐底卧鸳鸯。
金满箱,银满箱,转眼乞丐人皆谤。
正叹他人命不长,那知自己归来丧!
训有方,保不定日后作强梁。择膏粱,谁承望流落在烟花巷!
因嫌纱帽小,致使锁枷杠,昨怜破袄寒,今嫌紫蟒长。
乱烘烘你方唱罢我登场,反认他乡是故乡。甚荒唐,到头来都是为他人作嫁衣裳!
临江之人,畋得麋麑,畜之。入门,群犬垂涎,扬尾皆来。其人怒。怛之。自是日抱就犬,习示之,使勿动,稍使与之戏。
积久,犬皆如人意。麋麑稍大,忘己之麋也,以为犬良我友,抵触偃仆,益狎。犬畏主人,与之俯仰甚善,然时啖其舌。
三年,麋出门,见外犬在道甚众,走欲与为戏。外犬见而喜且怒,共杀食之,狼藉道上。麋至死不悟。
春山谷雨前,并手摘芳烟。
绿嫩难盈笼,清和易晚天。
且招邻院客,试煮落花泉。
地远劳相寄,无来又隔年。
净洗铛,少著水,柴头罨烟焰不起。
待他自熟莫催他,火侯足时他自美。
黄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
贵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
早晨起来打两碗,饱得自家君莫管。
春禽喈喈旦暮鸣,最伤君子忧思情。
我初辞家从军侨,荣志溢气干云霄。
流浪渐冉经三龄,忽有白发素髭生。
今暮临水拔已尽,明日对镜复已盈。
但恐羇死为鬼客,客思寄灭生空精。
每怀旧乡野,念我旧人多悲声。
忽见过客问何我,宁知我家在南城。
答云我曾居君乡,知君游宦在此城。
我行离邑已万里,今方羇役去远征。
来时闻君妇,闺中孀居独宿有贞名。
亦云悲朝泣闲房,又闻暮思泪沾裳。
形容憔悴非昔悦,蓬鬓衰颜不复妆。
见此令人有余悲,当愿君怀不暂忘。
新叶烟中冉冉,轻香风外离离。
朱英半染蝶翅,绿刺故牵人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