谒荆公不遇

〔宋代〕方惟深

春江渺渺抱樯流,烟草茸茸一片愁。

吹尽柳花人不见,春旗催日下城头。

作品简介

《谒荆公不遇》是一首北宋诗人方惟深所作七言绝句,此诗前两句归舟所见大江、岸上之景,创造出一种凄清寂寞的环境;后两句写作者造访不遇返回时的怅惘之情。全诗借春江、归帆、烟草、柳花、春旗、落日等暮春之景,融入诗人对长辈尊敬盼见而未见之悠长不尽愁情,情景相融,浑然一体。

创作背景

王安石是诗人尊敬的长辈,诗人曾游学于他的门下。熙宁九年(1076年),王安石因推行新法受阻,再次辞去宰相职务,退居江宁(今江苏南京)。《谒荆公不遇》此诗就是王安石退居江宁后诗人往访不遇之作,借以表达诗人对王安石的景仰和崇敬之情。

翻译注释

翻译

暮春时节的长江水面辽阔,船行江中,四面江水像是围抱着船帆一样流去;笼罩在烟霭之中的繁草,就像充满了哀愁一样。

回望江宁,只看见柳花飞尽,城头春旗在黄昏中招展,却不见所望之人的影子。

注释

(1)谒:拜会。

(2)荆公: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王安石封号“荆国公”的简称。

(3)春江:暮春时节的长江。

(4)渺渺:指江面辽阔宽广。

(5)烟草:笼罩在烟霭之中的草。

(6)茸茸:花草柔密,非常繁盛的样子。

(7)春旗:春日之旗。

全文拼音版

jīnggōng
chūnjiāngmiǎomiǎobàoqiángliúyāncǎorōngrōngpiànchóu
chuījìnliǔhuārénjiànchūncuīxiàchéngtóu

作者介绍

方惟深(1040—1122),字子通,莆田(今属福建)城厢后埭人,幼年时随父亲居住在长洲(今江苏苏州)。方惟深早年便通经学,尤工于诗,为乡贡第一,后举进士不第,回家与弟躬耕。

方惟深的诗

相关推荐

谒金门·吟望直

〔宋代〕赵淇

吟望直,春在阑干咫尺。山插玉壶花倒立,雪明天混碧。

晓露丝丝琼滴,虚揭一帘云湿。犹有残梅黄半壁,香随 流水急。

谒金门·春半

〔宋代〕朱淑真

春已半。触目此情无限。十二阑干闲倚遍。愁来天不管。

好是风和日暖。输与莺莺燕燕。满院落花帘不卷。断肠芳草远。

谒金门·空相忆

〔唐代〕韦庄

空相忆,无计得传消息。天上嫦娥人不识,寄书何处觅?

新睡觉来无力,不忍把伊书迹。满院落花春寂寂,断肠芳草碧。

谒金门·秋兴

〔宋代〕苏轼

秋池阁,风傍晓庭帘幕。霜叶未衰吹未落,半惊鸦喜鹊。

自笑浮名情薄,似与世人疏略。一片懒心双懒脚,好教闲处著。

谒金门·花满院

〔宋代〕陈克

花满院。飞去飞来双燕。红雨入帘寒不卷。晓屏山六扇。

翠袖玉笙凄断。脉脉两蛾愁浅。消息不知郎近远。一春长梦见。

谒金门·春雨足

〔唐代〕韦庄

春雨足,染就一溪新绿。柳外飞来双羽玉,弄晴相对浴。

楼外翠帘高轴,倚遍阑干几曲。云淡水平烟树簇,寸心千里目。

谒老君庙

〔唐代〕李白

先君怀圣德,灵庙肃神心。

草合人踪断,尘浓鸟迹深。

流沙丹灶灭,关路紫烟沉。

独伤千载后,空余松柏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