辋川闲居

〔唐代〕王维

一从归白社,不复到青门。

时倚檐前树,远看原上村。

青菰临水拔,白鸟向山翻。

寂寞於陵子,桔槔方灌园。

古诗的意思及注释

逐句原文翻译

一从归白社,不复到青门。

归乡隐居,再不沾染官场俗世。

时倚檐前树,远看原上村。

经常倚靠着屋檐前的树,远眺平原上的村庄。

青菰临水拔,白鸟向山翻。

青翠的茭白掩映在清冽的水中,白鸟殿翅翻飞于苍茫的山间。

寂寞於陵子,桔槔方灌园。

就像那於陵子一样清净,用桔槔汲水浇灌园子。

注释

(1)白社:洛阳里名,在今洛阳东,此处用董京事。后代指隐士居所。

(2)青门:长安东门,这里借指长安。

(3)时:经常,时时。

(4)原:平原。

(5)青菰:俗称茭白,生于水中,叶如蒲苇。

(6)拔:生长。

(7)翻:飞。

(8)於陵子:齐国高士陈仲子的号。据《高士传》载:陈仲子认为其做官的史长不义,就带着妻子到了楚国,住在於陵,自号於陵子。楚王听说他很贤德,派人聘请他做宰相,他就又逃到别处替人浇灌园子。

(9)桔槔:井上汲水的一种工具,在井旁树上或架子上用绳子挂一杠杆,一端系水桶,一端坠个大石块,一起一落,汲水可以省力。

辋川闲居拼音版

wǎngchuānxián
cóngguībáishèdàoqīngmén
shíyánqiánshùyuǎnkànyuánshàngcūn
qīnglínshuǐbáiniǎoxiàngshānfān
língjiégāofāngguànyuán

作品简介

《辋川闲居》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一首五言律诗。此诗以辋川隐居生活为背景,通过简淡自然的笔触,勾勒出诗人超脱尘俗、寄情山水的隐逸情怀。首联“一从归白社,不复到青门”直抒归隐之志,暗含对官场的疏离;颔联“时倚檐前树,远看原上村”以闲适动作展现田园生活的宁静;颈联“青菰临水拔,白鸟向山翻”捕捉水边青菰生长、白鸟翻飞的自然生机,色彩清丽,动静相映;尾联化用於陵子灌园的典故,以“寂寞”自况,却暗含对恬淡生活的自足。全诗语言凝练,意境空幽,融合诗画之美,是王维山水田园诗“诗中有画”风格的典型体现。

创作背景

《辋川闲居》此诗创作于王维晚年隐居辋川(今陕西蓝田)时期。开元末至天宝年间,王维因仕途挫折及受佛教思想影响,逐渐淡出官场,购得宋之问辋川别业后,长期于此半官半隐。诗中“白社”指隐士居所,“青门”代指长安官场,表明诗人与都市繁华的决裂。“青菰”“白鸟”等意象源于辋川实地景物,展现其对自然观察之微。尾联借战国隐士陈仲子(於陵子)灌园的典故,既抒发了隐居中的孤寂之感,亦暗含对清贫自守人格的追求,折射出王维晚年“身心相离”的禅意境界。

作者介绍

王维(701—761),字摩诘,号摩诘居士,盛唐著名诗人、画家,被誉为“诗佛”。祖籍山西祁县,生于蒲州(今山西永济)。其诗以山水田园见长,清新空灵,融禅意于自然,如《山居秋暝》《鹿柴》等。精通音律,擅画水墨,开创“文人画”传统,苏轼赞其“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官至尚书右丞,晚年隐居辋川,半官半隐,将诗、画、禅融为一体,对后世影响深远。王维最著名的十首诗

相关诗文

蓦山溪·题钱氏溪月

〔宋代〕姜夔

与鸥为客,绿野留吟屐。两行柳垂阴,是当日、仙翁手植。一亭寂寞,烟外带愁横。荷苒苒,展凉云,横卧虹千尺。

才因老尽,秀句君休觅。万绿正迷人,更愁入、山阳夜笛。百年心事,惟有玉阑知,吟未了,放船回,月下空相忆。

官定后戏赠

〔唐代〕杜甫

不作河西尉,凄凉为折腰。

老夫怕趋走,率府且逍遥。

耽酒须微禄,狂歌托圣朝。

故山归兴尽,回首向风飙。

夏日梦伯兄寄江南

〔宋代〕黄庭坚

故园相见略雍容,睡起南窗日射红。

诗酒一言谈笑隔,江山千里梦魂通。

河天月晕鱼分子,槲叶风微鹿养茸。

几度白砂青影里,审听嘶马自支筇。

春草

〔唐代〕张旭

春草青青万里馀,边城落日见离居。

情知塞上三年别,不寄云间一纸书。

吾庐记

〔明代〕魏禧

季子礼,既倦于游,南极琼海,北抵燕,于是作屋于勺庭之左肩,曰:“此真吾庐矣!”名曰“吾庐”。

庐于翠微址最高,群山宫之,平畴崇田,参错其下,目之所周,大约数十里,故视勺庭为胜焉。于是高下其径,折而三之。松鸣于屋上,桃、李、梅、梨、梧桐、桂、辛夷之华,荫于径下,架曲直之木为槛,垩以蜃灰,光耀林木。

客曰:“斗绝之山,取蔽风雨足矣。季子举债而饰之,非也。”

或曰:“其少衰乎!其将怀安也。”

方季子之南游也,驱车瘴癞之乡,蹈不测之波,去朋友,独身无所事事,而之琼海。至则飓风夜发屋,卧星露之下。兵变者再,索人而杀之,金铁鸣于堂户,尸交于衢,流血沟渎。客或以闻诸家。家人忧恐泣下,余谈笑饮食自若也。及其北游山东,方大饥,饥民十百为群,煮人肉而食。千里之地,草绝根,树无青皮。家人闻之,益忧恐,而季子竟至燕。

客有让余者曰:“子之兄弟一身矣,又唯子言之从。今季子好举债游,往往无故冲危难,冒险阻,而子不禁,何也?”

余笑曰:“吾固知季子之无死也。吾之视季子之举债冒险危而游,与举债而饰其庐,一也。且夫人各以得行其志为适。终身守闺门之内,选耎趑趄,盖井而观,腰舟而渡,遇三尺之沟,则色变不敢跳越,若是者,吾不强之适江湖。好极山川之奇,求朋友,揽风土之变,视客死如家,死乱如死病,江湖之死如衽席,若是者,吾不强使守其家。孔子曰:‘志士不忘在沟壑。’夫若是者,吾所不能而子弟能之,其志且乐为之,而吾何暇禁!”

季子为余言,渡海时舟中人眩怖不敢起,独起视海中月,作《乘月渡海歌》一首。兵变,阖而坐,作《海南道中诗》三十首。余乃笑吾幸不忧恐泣下也。

庐既成,易堂诸子,自伯兄而下皆有诗,四方之士闻者,咸以诗来会,而余为之记。

门有万里客行

〔两汉〕曹植

门有万里客,问君何乡人。

褰裳起从之,果得心所亲。

挽裳对我泣,太息前自陈。

本是朔方士,今为吴越民。

行行将复行,去去适西秦。

秦中吟十首·其八·五弦

〔唐代〕白居易

清歌且罢唱,红袂亦停舞。

赵叟抱五弦,宛转当胸抚。

大声粗若散,飒飒风和雨。

小声细欲绝,切切鬼神语。

又如鹊报喜,转作猿啼苦。

十指无定音,颠倒宫徵羽。

坐客闻此声,形神若无主。

行客闻此声,驻足不能举。

嗟嗟俗人耳,好今不好古。

所以绿窗琴,日日生尘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