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居苦寒》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所作的一首五言古诗,此诗写酷寒季节农民生活的艰辛,与自己的温饱相对照,深感不安和自愧,表达了对劳动人民的深深同情,也反映了自己作为一个基层官吏享受俸禄的惭愧不安之情。全诗语言通俗,叙写流畅,不事藻绘,纯用白描,诗境平易,情真意实。
村居苦寒
八年十二月,五日雪纷纷。
竹柏皆冻死,况彼无衣民。
回观村闾间,十室八九贫。
北风利如剑,布絮不蔽身。
唯烧蒿棘火,愁坐夜待晨。
乃知大寒岁,农者尤苦辛。
顾我当此日,草堂深掩门。
褐裘覆絁被,坐卧有余温。
幸免饥冻苦,又无垄亩勤。
念彼深可愧,自问是何人。
作品简介
创作背景
唐宪宗元和六年(811)至八年,白居易因母亲逝世,离开官场,回家居丧,退居于下邽渭村(今陕西渭南县境)老家。退居期间,他身体多病,生活困窘,曾得到元稹等友人的大力接济。《村居苦寒》这首诗,就作于这一期间的元和八年(813)十二月。
唐代中后期,内有藩镇割据,外有吐蕃入侵,唐王朝中央政府控制的地域大为减少。但它却供养了大量军队,再加上官吏、地主、商人、僧侣、道士等等,不耕而食的人甚至占到人口的一半以上。农民负担之重,生活之苦,可想而知。白居易对此深有体验。他在这首诗中所写的“回观村闾间,十室八九贫”,同他在另一首诗中所写的“嗷嗷万族中,唯农最辛苦”(《夏旱诗》)一样,当系他亲眼目睹的现实生活的实录。
翻译注释
翻译
元和八年的十二月,接连五天大雪纷纷。
竹子柏树都被冻死,何况那缺衣的农民!
遍观村里所有人家,十有八九户小家贫。
寒风吹来好似利剑,衣衫单薄不能遮身。
只有点燃蒿草取暖,终夜愁坐盼望清晨。
我才知道大寒年岁,农人更加痛苦酸辛。
反思自己在此时刻,紧紧关上草堂屋门。
穿着皮袍盖着棉被,不论坐卧都有余温。
庆幸免遭饥寒之苦,且又不必躬耕力勤。
想起他们我很惭愧,叩问自己算是何人?
注释
(1)五日雪纷纷:形容天气极度寒冷,连经冬不凋的竹子和柏树都冻死了。
(2)回观:遍观。
(3)村闾:村落、村庄。闾,里巷的大门,因以作里巷的代称。
(4)蒿棘:泛指柴草。蒿,草名,有青蒿白蒿等多种。棘,荆棘,多刺的灌木。
(5)农者:种田的人。
(6)苦辛:痛苦酸辛。
(7)顾:可是。
(8)当:值,在。
(9)此日:指在酷寒的时候。
(10)草堂:茅草盖的房子,旧时自称山野间的住所。
(11)深:隐藏。
(12)掩门:闭门。
(13)褐裘:布面的皮袍子。
(14)絁被:绵绸被子。
(15)垄亩勤:种田的辛苦,垄亩,田亩,田间。
(16)彼深:彼,指农民。深,甚。
(17)是何人:是什么样的人。这句的意思是说自己无垅亩之勤,却凭什么过着优裕的生活。
全文拼音版
作者介绍
白居易的诗
相关推荐
村雪夜坐
南窗背灯坐,风霰暗纷纷。
寂寞深村夜,残雁雪中闻。
村居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村居书喜
红桥梅市晓山横,白塔樊江春水生。
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
坊场酒贱贫犹醉,原野泥深老亦耕。
最喜先期官赋足,经年无吏叩柴荆。
村晚
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村行
春半南阳西,柔桑过村坞。
娉娉垂柳风,点点回塘雨。
蓑唱牧牛儿,篱窥茜裙女。
半湿解征衫,主人馈鸡黍。
村居
雾树溟潆叫乱鸦,湿云初变早来霞。
东风已绿先春草,细雨犹寒后夜花。
村艇隔烟呼鸭鹜,酒家依岸扎篱笆。
深居久矣忘尘世,莫遣江声入远沙。
村舍
乱峰重叠水横斜,村舍依稀在若耶。
垂老渐能分菽麦,全家合得住烟霞。
催峰笋做低头竹,倾日葵开卫足花。
雨玩山姿晴对月,莫辞闲澹送生涯。
村豪
日击收田鼓,时称大有年。
滥倾新酿酒,包载下江船。
女髻银钗满,童袍毳氎鲜。
里胥休借问,不信有官权。
村行
暧暧村烟暮,牧童出深坞。
骑牛不顾人,吹笛寻山去。
村居初夏五首·其四
天遣为农老故乡,山园三亩镜湖旁。
嫩莎经雨如秧绿,小蝶穿花似茧黄。
斗酒只鸡人笑乐,十风五雨岁丰穰。
相逢但喜桑麻长,欲话穷通已两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