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偈》是六祖慧能创作的诠释佛教教义的诗偈,共有四首,载于《坛经》。其中前两首偈是针对神秀的《无相偈》所作的,旨在说明“明镜”的清净;第三首偈表明顿悟之依据、解脱之直道;第四首着重讲修行方法。
菩提偈四首·其二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
明镜本清净,何处染尘埃!
作品简介
创作背景
关于这首诗的来历,敦煌写本《坛经》第四节至第八节,有明白的记载:五祖弘忍“一日唤门人尽来”,要大家“各作一偈”。并说“若悟大意者”,即“付汝衣法,禀为六代。”弘忍的上首弟子神秀在门前写了一偈道:“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有尘埃。”弘忍知道后,“遂唤秀上座于堂内”,说是“汝作此偈,见即未到”,“若觅无上菩提,即未可得”,因而要他“更作一偈”。而“秀上座去数日,作不得。”惠能的偈语,即针对神秀的《无相偈》而发。据《坛经》所载,惠能本不识字,他先“请人一读”神秀的偈语,然后作此歌偈,“请得一解书人于西间壁上题着”。
翻译注释
翻译
众生的身体就是一棵菩提树, 众生的心灵就像一座明镜台。
明亮的镜子本来就很干净,哪里会染上什么尘埃?
注释
全文拼音版
作者介绍
慧能的诗
相关推荐
菩萨蛮·风柔日薄春犹早
风柔日薄春犹早,夹衫乍著心情好。睡起觉微寒,梅花鬓上残。
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沉水卧时烧,香消酒未消。
菩萨蛮·榛荆满眼山城路
榛荆满眼山城路,征鸿不为愁人住。何处是长安,湿云吹雨寒。
丝丝心欲碎,应是悲秋泪。泪向客中多,归时又奈何。
菩萨蛮·牡丹花谢莺声歇
牡丹花谢莺声歇,绿杨满院中庭月。相忆梦难成,背窗灯半明。
翠钿金压脸,寂寞香闺掩。人远泪阑干,燕飞春又残。
菩萨蛮·西湖
秋风湖上萧萧雨。使君欲去还留住。今日漫留君。明朝愁杀人。
佳人千点泪。洒向长河水。不用敛双蛾。路人啼更多。
菩萨蛮·枕前发尽千般愿
枕前发尽千般愿,要休且待青山烂。水面上秤锤浮,直待黄河彻底枯。
白日参辰现,北斗回南面。休即未能休,且待三更见日头。
菩萨蛮·回文
峤南江浅红梅小,小梅红浅江南峤。窥我向疏篱,篱疏向我窥。
老人行即到,到即行人老。离别惜残枝,枝残惜别离。
菩萨蛮·过张见阳山居赋赠
车尘马迹纷如织,羡君筑处真幽僻。柿叶一林红,萧萧四面风。
功名应看镜,明月秋河影。安得此山间,与君高卧闲。
菩萨蛮·小庭花落无人扫
小庭花落无人扫,疏香满地东风老。春晚信沉沉,天涯何处寻?
晓堂屏六扇,眉共湘山远。怎奈别离心,近来尤不禁。
菩萨蛮·月华如水笼香砌
月华如水笼香砌,金环碎撼门初闭。寒影堕高檐,钩垂一面帘。
碧烟轻袅袅,红战灯花笑。即此是高唐,掩屏秋梦长。
菩萨蛮·罗裾薄薄秋波染
罗裾薄薄秋波染,眉间画时山两点。相见绮筵时,深情暗共知。
翠翘云鬓动,敛态弹金凤。宴罢入兰房,邀人解佩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