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春令·笙歌间错华筵启

〔宋代〕赵长卿

笙歌间错华筵启。喜新春新岁。菜传纤手,青丝轻细。和气入、东风里。

幡儿胜儿都姑媂。戴得更忔戏。愿新春以后,吉吉利利。百事都如意。

作品简介

《探春令·笙歌间错华筵启》是宋代词人赵长卿创作的一首词,上片写在年夜的笙歌中,一家人和和美美围坐喝春酒,吃春盘,迎接新春新岁。下片写词人为姑娘们剪镂的幡儿、胜儿的美丽精致,穿戴得漂亮动人由衷高兴,为全家祝酒。词中充满了节日的欢乐、喜庆气氛,形象地再现了当时的民俗风情,富于生活气息。全篇语言明快浅近,选用了许多吉祥的字面,并用了当时的方言口语,旋律欢快,节奏跳跃,更使读者感到热烈、亲切。

创作背景

《探春令·笙歌间错华筵启》这首词可能是赵长卿早年的作品,是他写给家人的新年祝词。词人看了一家人和和气气地团坐着吃春酒、庆新年,在笙歌声中,他起来为大家祝酒,希望过春节以后,一家人都吉吉利利,百事如意。

翻译注释

翻译

乐声、歌声交错起伏响成一片,桌儿、碗儿摆开的是华堂喜宴。喜的是迎来新春,新的一年。玉手纤纤,传递着名果、疏菜、春盘。和乐气氛在弥漫,东风吹动着狂欢。

春幡、春胜,迎春的首饰光彩夺目,把少女打扮得分外姣妍。穿的戴的争奇斗艳,赛似天仙。为的是新春过后,心想都能如愿:吉吉利利,平平安安,万事顺遂,幸福美满。

注释

(1)探春令:词牌名,又名“景龙灯”“探春”。以赵佶《探春令·帘旌微动》为正体,双调五十一字,上片五句三仄韵,下片四句三仄韵。此词为变体,双调五十二字,上下片各五句、四仄韵。

(2)间错:交错。

(3)华筵:盛美的筵席。

(4)菜传纤手,青丝轻细:唐宋时每年吃年夜饭,都要先吃一个春盘,盘子里的菜,或者切细,或者做成春饼,取迎新之意。杜甫《立春》:“春日春盘细生菜,忽忆两京梅发时。盘出高门行白玉,菜传纤手送青丝。”

(5)幡儿胜儿:即春幡、春胜。幡是一种旗帜,胜是方胜、花胜,都是剪镂彩帛制成各种花鸟,大的插窗前,小的戴在姑娘们头上以为饰。

(6)都姑媂:都:优美,漂亮。姑媂:漂亮,精致,宋时口语。一说指姑娘,少女。

(7)忔戏:美好,可爱,宋时口语。

(8)愿新春以后,吉吉利利。百事都如意:作者祝酒的话语。

全文拼音版

tànchūnlìng··shēngjiāncuòhuáyán
shēngjiāncuòhuáyánxīnchūnxīnsuìcàichuánxiānshǒuqīngqīngdōngfēng
fānérshēngérdōudàigèngyuànxīnchūnhòubǎishìdōu

作者介绍

赵长卿(生卒年不详),字师有,自号仙源居士,宋宗室,居南丰(今属江西 )。有《仙源居士乐府》九卷。又有词集《惜香乐府》,按春、夏、秋、冬四季,编为六卷。赵长卿词作甚多,远师南唐,近承晏、欧,模仿张先、柳永,颇得其精髓,能在艳冶中复具清幽之致,为柳派一大作家。词风婉约,“文词通俗,善抒情爱”,颇具特色,耐读性强,享誉南宋词坛。

赵长卿的诗

相关推荐

周南·桃夭

〔先秦〕诗经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寄左省杜拾遗

〔唐代〕岑参

联步趋丹陛,分曹限紫微。

晓随天仗入,暮惹御香归。

白发悲花落,青云羡鸟飞。

圣朝无阙事,自觉谏书稀。

曲江对酒

〔唐代〕杜甫

苑外江头坐不归,水精宫殿转霏微。

桃花细逐杨花落,黄鸟时兼白鸟飞。

纵饮久判人共弃,懒朝真与世相违。

吏情更觉沧洲远,老大徒伤未拂衣。

虢国夫人夜游图

〔宋代〕苏轼

佳人自鞚玉花骢,翩如惊燕蹋飞龙。

金鞭争道宝钗落,何人先入明光宫。

宫中羯鼓催花柳,玉奴弦索花奴手。

坐中八姨真贵人,走马来看不动尘。

明眸皓齿谁复见,只有丹青余泪痕。

人间俯仰成今古,吴公台下雷塘路。

当时亦笑张丽华,不知门外韩擒虎。

高阳台·桥影流虹

〔清代〕朱彝尊

桥影流虹,湖光映雪,翠帘不卷春深。一寸横波,断肠人在楼阴。游丝不系羊车住,倩何人、传语青禽?最难禁。倚遍雕阑,梦遍罗衾。

重来已是朝云散,怅明珠佩冷,紫玉烟沉。前度桃花,依然开满江浔。钟情怕到相思路,盼长堤、草尽红心。动愁吟。碧落黄泉,两处难寻。

周颂·丝衣

〔先秦〕诗经

丝衣其紑,载弁俅俅。

自堂徂基,自羊徂牛。

鼐鼎及鼒,兕觥其觩,旨酒思柔。

不吴不敖,胡考之休。

临江仙·送光州曾使君

〔宋代〕周紫芝

记得武陵相见日,六年往事堪惊。回头双鬓已星星。谁知江上酒,还与故人倾。

铁马红旗寒日暮,使君犹寄边城。只愁飞诏下青冥。不应霜塞晚,横槊看诗成。

凌波仙·吊周仲彬

〔元代〕钟嗣成

丹墀未知玉楼宣,黄土应理白骨冤,羊肠曲折云更变。

料人生亦惘然,叹孤坟落日寒烟。竹下泉声细,梅边月影圆,因思君歌舞十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