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江春感》是唐代诗人罗隐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是一首落第失意、讥刺科举的诗。首联写曲江景色,言自己的心情;颔联和颈联将圣代与现实对比,有力地讥刺了晚唐人才不得任用的现实;尾联虽言自己学陶翁回归五湖的故园,却也透露出诗人内心的孤寂、悲凉和愤慨。此诗用语婉而多讽,意甚激愤而语不急迫。
曲江春感
江头日暖花又开,江东行客心悠哉。
高阳酒徒半凋落,终南山色空崔嵬。
圣代也知无弃物,侯门未必用非才。
一船明月一竿竹,家住五湖归去来。
作品简介
创作背景
罗隐向有“江东才子”之称,二十七岁即在贡籍,却十上而不中。经历了多次打击,罗隐逐渐认清了科举制度的腐朽本质,这首诗就是他下第后的抒慨之作。曲江池畔,日暖花开,秀士登科,即赐宴于此,但自己这位“江东行客”却与此无缘,愤怨之情,不言而喻,遂作此诗,用反语抒发了自己归隐江湖之心。
翻译注释
翻译
天气渐渐暖和,江边的花儿又开放了,江南的旅人内心悠闲自在。
嗜酒而放荡不羁的人多半已经凋零故去,(没有了这些人)终南山景色徒然高大耸立。
当代也知道世间没有无用之人,但是显贵门第却未必用我这种无才之人。
一艘船一支竹竿,顶着明月载着我,回到我在五湖的家里去吧!
注释
(1)江头:江边。
(2)江东行客:诗人自指。
(3)悠哉:悠闲自在。
(4)高阳酒徒:指嗜酒而放荡不羁的人。
(5)终南山:一称南山,在长安城南。
(6)崔嵬:高耸,高大。
(7)圣代:政治清明的时代。
(8)弃物:被丢弃之物;废物。比喻无用之人。
(9)侯门:显贵之家。
(10)非才:自谦之辞。
(11)一午竹:钓竿。
(12)归去来:表示归隐的愿望。
全文拼音版
作者介绍
罗隐的诗
相关推荐
曲游春·禁苑东风外
禁苑东风外,飚暖丝晴絮,春思如织。燕约莺期,恼芳情偏在,翠深红隙。漠漠香尘隔,沸十里、乱弦丛笛。看画船、尽入西泠,闲却半湖春色。
柳陌,新烟凝碧,映帘底宫眉,堤上游勒。轻暝笼寒,怕梨云梦冷,杏香愁幂。歌管酬寒食,奈蝶怨、良宵岑寂。正满湖、碎月摇花,怎生去得?
曲江二首·其一
一片花飞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
且看欲尽花经眼,莫厌伤多酒入唇。
江上小堂巢翡翠,苑边高冢卧麒麟。
细推物理须行乐,何用浮荣绊此身。
曲池
日下繁香不自持,月中流艳与谁期。
迎忧急鼓疏钟断,分隔休灯灭烛时。
张盖欲判江滟滟,回头更望柳丝丝。
从来此地黄昏散,未信河梁是别离。
曲玉管·陇首云飞
陇首云飞,江边日晚,烟波满目凭阑久。一望关河萧索,千里清秋,忍凝眸?
杳杳神京,盈盈仙子,别来锦字终难偶。断雁无凭,冉冉飞下汀洲,思悠悠。
暗想当初,有多少、幽欢佳会,岂知聚散难期,翻成雨恨云愁?阻追游。每登山临水,惹起平生心事,一场消黯,永日无言,却下层楼。
曲江对酒
苑外江头坐不归,水精宫殿转霏微。
桃花细逐杨花落,黄鸟时兼白鸟飞。
纵饮久判人共弃,懒朝真与世相违。
吏情更觉沧洲远,老大徒伤未拂衣。
曲池荷
浮香绕曲岸,圆影覆华池。
常恐秋风早,飘零君不知。
曲江二首·其二
朝回日日典春衣,每日江头尽醉归。
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
传语风光共流转,暂时相赏莫相违。
曲江
望断平时翠辇过,空闻子夜鬼悲歌。
金舆不返倾城色,玉殿犹分下苑波。
死忆华亭闻唳鹤,老忧王室泣铜驼。
天荒地变心虽折,若比伤春意未多。
曲江春望怀江南故人
杜若洲边人未归,水寒烟暖想柴扉。
故园何处风吹柳,新雁南来雪满衣。
目极思随原草遍,浪高书到海门稀。
此时愁望情多少,万里春流绕钓矶。
曲江三章章五句·其一
曲江萧条秋气高,菱荷枯折随波涛,游子空嗟垂二毛。
白石素沙亦相荡,哀鸿独叫求其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