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呈馆中诸公》是明代高启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诗中描写了清明时节南京城内外无限的春意以及客居外乡的游子们思念家乡的情景,表现了诗人美好的心情和对自己的前途充满信心的思想感情。全诗上联写景,下联写情,似断实连,且立意新巧,对仗工稳。
清明呈馆中诸公
新烟着柳禁垣斜,杏酪分香俗共夸。
白下有山皆绕郭,清明无客不思家。
卞侯墓下迷芳草,卢女门前映落花。
喜得故人同待诏,拟沽春酒醉京华。
作品简介
创作背景
诗人高启于明太祖洪武三年(1370年)在南京与宋濂等人编修《元史》始成,其正值清明时节,诗人与翰林同官唱和玩乐,写下了《清明呈馆中诸公》这首诗。
翻译注释
翻译
一树树杨柳披拂着新火的轻烟,沿随着官墙透迤蜿蜒;杏仁麦粥香气溢散,家家户户互相馈送,一片腾欢。
都城南京的城郭四周,举目但见无尽的青山;节逢清明,更令客子无不把家乡深深怀念。
看那卞壶祠边春草迷乱,莫愁女的故居前已被落花铺满。
幸亏还有馆中诸公共同作伴,不妨打来美酒痛醉一番。
注释
(1)新烟:古时风俗,清明前一天为寒食节,禁火冷食,次日重新生火,故曰新烟。
(2)禁垣:皇宫的围墙。
(3)杏酪:传统习俗,在寒食三日作醴酪,又煮粳米及麦为酪,捣杏仁作粥。
(4)白下:南京的别称。
(5)卞侯:卞侯即晋朝的卞壶。他曾任尚书令,后来在讨伐苏峻的叛乱中战死,被埋葬于白下。
(6)卢女:即莫愁,古代善歌的女子。
(7)待诏:明代翰林院所设官职,主管文件奏疏。此指修史。
(8)京华:即京都。
全文拼音版
作者介绍
高启的诗
相关推荐
清平乐·留人不住
留人不住,醉解兰舟去。一棹碧涛春水路,过尽晓莺啼处。
渡头杨柳青青,枝枝叶叶离情。此后锦书休寄,画楼云雨无凭。
清江引·相思
相思有如少债的,每日相催逼。常挑着一担愁,准不了三分利。这本钱见他时才算得。
清平乐·红笺小字
红笺小字,说尽平生意。鸿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
斜阳独倚西楼,遥山恰对帘钩。人面不知何处,绿波依旧东流。
清平乐·樱桃花底
樱桃花底,相见颓云髻。的的银釭无限意,消得和衣浓睡。
当时草草西窗,都成别后思量。料得天涯异日,应思今夜凄凉。
清江引·弃微名去来心快哉
弃微名去来心快哉,一笑白云外。
知音三五人,痛饮何妨碍?醉袍袖舞嫌天地窄。
清江引·秋居
白雁乱飞秋似雪,清露生凉夜。扫却石边云,醉踏松根月。星斗满天人睡也。
清平乐·烟轻雨小
轻烟雨小,望里青难了。一缕断虹垂树杪,又是乱山残照。
凭高目断征途,暮云千里平芜。日夜河流东下,锦书应托双鱼。
清平乐·麝烟深漾
麝烟深漾。人拥缑笙氅。新恨暗随新月长。不辨眉尖心上。
六花斜扑疏帘。地衣红锦轻沾。记取暖香如梦,耐他一晌寒岩。
清明
清明暮春里,怅望北山陲。
燧火开新焰,桐花发故枝。
沈冥惭岁物,欢宴阻朋知。
不及林间鸟,迁乔并羽仪。
清平乐·纤云扫迹
纤云扫迹。万顷玻璃色。醉跨玉龙游八极。历历天青海碧。
水晶宫殿飘香。群仙方按霓裳。消得几多风露,变教人世清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