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城坳

〔唐代〕王维

新家孟城口,古木余衰柳。

来者复为谁?空悲昔人有。

作品简介

《孟城坳》是唐代诗人王维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此诗前两句交代了诗人自己新近搬到了孟城口居住之事,以及那里的衰败景象;后两句表达了诗人的无限感慨,使人由现在之衰景联想到昔日古树参天、杨柳依依掩映着精雅山间别墅的盛景。全诗精练含蓄、耐人寻味,构思深邃,笔墨精简曲折。

创作背景

《孟城坳》此诗是王维的诗集《辋川集》的第一首。王维中年以后,在长安附近的蓝田辋川(即现在的陕西蓝田)买了一份产业,称为辋川别业。王维在此居住时,常与好友裴迪在附近山中游玩,二人都写了孟城坳、华子冈等二十景,各成五言诗二十首,由王维辑成《辋川集》,并撰写序言云:“余别业在辋川山谷,其游止有孟城坳、华子冈、文杏馆、斤竹岭、鹿柴、木兰柴、茱莫、宫槐陌、临湖亭、南垞、歆湖、柳浪、栾家濑、金屑泉、白石滩、北、竹里馆、辛夷坞、漆园、椒园等,与裴迪闲,各赋绝句云尔”。

孟城坳原为初唐诗人宋之问的别墅,宋之问曾以文才出众和媚附权贵而显赫一时,后两度贬谪,客死异乡,这所辋川别墅也就随之荒芜了。当时王维搬入此处,触景伤情,透露出他难言的心曲。同时,李林甫擅权,张九龄罢相,这使王维带着深深的失望和隐忧退隐辋川,故当他看到目前这一衰败景象时,心绪再也不能平静,很自然地想到别墅的旧主人。

翻译注释

翻译

新迁到孟城口居住,可叹只见衰柳而不见昔日种柳之人。

以后来到这里居住而追念现在的又是何人呢?我们不必徒然地悲叹这里昔日的主人。

注释

(1)新家:新住到。

(2)来者:后来的人。

(3)复:又。

(4)空:徒然地。

(5)昔人:过去的人。

全文拼音版

mèngchéngào
xīnjiāmèngchéngkǒushuāiliǔ
láizhěwéishuíkōngbēirényǒu

作者介绍

王维(701—761),字摩诘,号摩诘居士,盛唐著名诗人、画家,被誉为“诗佛”。祖籍山西祁县,生于蒲州(今山西永济)。其诗以山水田园见长,清新空灵,融禅意于自然,如《山居秋暝》《鹿柴》等。精通音律,擅画水墨,开创“文人画”传统,苏轼赞其“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官至尚书右丞,晚年隐居辋川,半官半隐,将诗、画、禅融为一体,对后世影响深远。

王维的诗

相关推荐

孟冬寒气至

〔两汉〕佚名

孟冬寒气至,北风何惨栗。

愁多知夜长,仰观众星列。

三五明月满,四五詹兔缺。

客从远方来,遗我一书札。

上言长相思,下言久离别。

置书怀袖中,三岁字不灭。

一心抱区区,惧君不识察。

孟子一则

〔先秦〕孟子

“敢问夫子恶乎长?”

曰:“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敢问何谓浩然之气?”

曰:“难言也。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行有不慊于心,则馁矣。我故曰,告子未尝知义,以其外之也。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长也。无若宋人然: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何谓知言?”

曰:“诐辞知其所蔽,淫辞知其所陷,邪辞知其所离,遁辞知其所穷。——生于其心,害于其政;发于其政,害于其事。圣人复起,必从吾言矣。”

孟门山

〔南北朝〕郦道元

河水南径北屈县故城西,西四十里有风山。风山西四十里,河南孟门山,与龙门相对。

《山海经》曰:“孟门之山,其上多金玉,其下多黄垩涅石。”

《淮南子》曰:“龙门未辟,吕梁未凿,河出孟门之上,大溢逆流,无有丘陵、高阜灭之,名曰洪水。大禹疏通,谓之孟门。”

故《穆天子传》曰:“北发孟门九河之磴。”

孟门,即龙门之上口也。实为河之巨阨,兼孟门津之名矣。此石经始禹凿,河中漱广。夹岸崇深,倾崖返捍,巨石临危,若坠复倚。古之人有言,水非石凿,而能入石,信哉!

其中水流交冲,素气云浮,往来遥观者,常若雾露沾人,窥深悸魄。其水尚奔浪万寻,悬流千丈,浑洪赑怒,鼓若山腾,浚波颓垒,迄于下口,方知《慎子》,下龙门,流浮竹,非驷马之追也。

孟母三迁

〔两汉〕刘向

邹孟轲母,号孟母。其舍近墓。孟子之少时,嬉游为墓间之事。

孟母曰:“此非吾所以居处子。”

乃去,舍市旁。其嬉游为贾人炫卖之事。

孟母又曰:“此非吾所以处吾子也。”

复徙居学宫之旁。其嬉游乃设俎豆,揖让进退。

孟母曰:“真可以处居子矣。”

遂居。及孟子长,学六艺,卒成大儒之名。君子谓孟母善以渐化。

孟德传

〔宋代〕苏辙

孟德者,神勇之退卒也。少而好山林,既为兵,不获如志。嘉祐中戍秦中,秦中多名山,德出其妻,以其子与人,而逃至华山下,以其衣易一刀十饼,携以入山,自念:“吾禁军也,今至此,擒亦死,无食亦死,遇虎狼毒蛇亦死,此三死者吾不复恤矣。”

惟山之深者往焉,食其饼既尽,取草根木实食之。一日十病十愈,吐利胀懑无所不至。既数月,安之如食五谷,以此入山二年而不饥。然遇猛兽者数矣,亦辄不死。

德之言曰:“凡猛兽类能识人气,未至百步辄伏而号,其声震山谷。德以不顾死,未尝为动。须臾,奋跃如将搏焉,不至十数步则止而坐,逡巡弭耳而去。试之前后如一。”

后至商州,不知其商州也,为候者所执。德自分死矣。知商州宋孝孙谓之曰:“吾视汝非恶人也,类有道者。”

德具道本末,乃使为自告者置之秦州。张公安道适知秦州,德称病得除兵籍为民,至今往来诸山中,亦无他异能。

夫孟德可谓有道者也。世之君子皆有所顾,故有所慕,有所畏。慕与畏交于胸中未必用也,而其色见于面颜,人望而知之。故弱者见侮,强者见笑,未有特立于世者也。今孟德其中无所顾,其浩然之气发越于外,不自见而物见之矣。推此道也,虽列于天地可也,曾何猛兽之足道哉?

孟子见梁襄王

〔先秦〕孟子

孟子见梁襄王。出,语人曰:望之不似人君,就之而不见所畏焉。

卒然问曰:天下恶乎定?

吾对曰:定于一。孰能一之?

对曰:不嗜杀人者能一之。

孰能与之?

对曰:天下莫不与也。王知夫苗乎?七八月之间旱,则苗槁矣。天油然作云,沛然下雨,则苗浡然兴之矣!其如是,孰能御之?今夫天下之人牧,未有不嗜杀人者也。如有不嗜杀人者,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诚如是也,民归之,由水之就下,沛然谁能御之?

孟母戒子

〔两汉〕韩婴

孟子少时诵,其母方织。孟子辍然中止,乃复进。其母知其愃也,呼而问之曰:“何为中止?”

对曰:“有所失,复得。”

其母引刀裂其织,曰:“此织断,能复续乎?”

以此诫之。自是之后,孟子不复愃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