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句原文翻译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春天睡醒不觉天已大亮,到处是鸟儿清脆的叫声。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回想昨夜的阵阵风雨声,吹落了多少芳香的春花。
注释
(1)不觉晓:不知不觉天就亮了。晓:早晨,天明,天刚亮的时候。
(2)闻:听见。
(3)啼鸟:鸟啼,鸟的啼叫声。
(4)夜来风雨声:一作「欲知昨夜风」。
(5)花落知多少:一作「花落无多少」。知多少:不知有多少。知:不知,表示推想。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春天睡醒不觉天已大亮,到处是鸟儿清脆的叫声。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回想昨夜的阵阵风雨声,吹落了多少芳香的春花。
(1)不觉晓:不知不觉天就亮了。晓:早晨,天明,天刚亮的时候。
(2)闻:听见。
(3)啼鸟:鸟啼,鸟的啼叫声。
(4)夜来风雨声:一作「欲知昨夜风」。
(5)花落知多少:一作「花落无多少」。知多少:不知有多少。知:不知,表示推想。
《春晓》是唐代山水田园诗人孟浩然的代表作之一,以短短二十字勾勒出春日晨醒的细腻感受。前两句通过"不觉晓"的慵懒与"闻啼鸟"的生机形成听觉对比,展现春晨的宁静美好;后两句笔锋轻转,以"风雨声"的回忆引出"花落"的淡淡怅惘。全诗语言平白如话却意境层深,将刹那间的自然感悟升华为永恒的生命哲思,完美体现盛唐山水诗"天然去雕饰"的美学追求,被誉为五绝典范。
《春晓》此诗创作于孟浩然隐居鹿门山时期(约716-728年),正值开元盛世却科举不第,选择躬耕田园。诗中"花落"意象既是对自然节律的敏感捕捉,也暗含诗人对人生无常的体悟。作品突破六朝咏物诗的工巧范式,开创以主观情感统摄自然景象的新风格,与王维《鸟鸣涧》共同奠定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基本格调,千年来被列为蒙学必读之作。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月黑见渔灯,孤光一点萤。
微微风簇浪,散作满河星。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头上红冠不用裁,满身雪白走将来。
平生不敢轻言语,一叫千门万户开。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