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刘司直赴安西》是唐代诗人王维所作的一首五言律诗。此诗作于诗人送友人刘司直赴边时。前两联写景,介绍友人赴边的道路情况,指出路途遥远,寂寞荒凉,环境恶劣;第三联以想象描绘了丝绸路上的特异风光,仍是写景,但色调感情陡转;最后一联希望刘司直出塞建功立业,弘扬国威,同时也寄寓着作者自己的报国豪情。全诗熔写景、说史、抒情于一炉,字里行间流淌着作者对友人始终如一的深情。
送刘司直赴安西
绝域阳关道,胡沙与塞尘。
三春时有雁,万里少行人。
苜蓿随天马,蒲桃逐汉臣。
当令外国惧,不敢觅和亲。
作品简介
创作背景
王维的友人刘司直赴边疆参加都护幕府,王维作《送刘司直赴安西》这首诗送别。当时唐朝与突厥、契丹缔结和亲之约,都缺乏成效,因此有结联的议论。
翻译注释
翻译
通往西域遥远的阳关道上,举目惟见边塞的烟气和沙尘。
整个春天只偶有大雁飞过,万里路上很少见到行人。
苜蓿草将随着汗血马传入,葡萄种也带随着汉家使臣。
这一去自应让外族害怕,使他们不敢再强求和亲。
注释
(1)绝域:指极远的地域,此指西域。
(2)阳关道:指古代经过阳关通往西域的大道。阳关:关名,故址在今甘肃敦煌西南。
(3)沙:一作“烟”。
(4)塞尘:塞外的风尘。代指对外族的战事。
(5)三春:春季三个月,农历正月称孟春,二月称仲春,三月称季春。
(6)行人:出行的人,出征的人。
(7)苜蓿:植物名。豆科,一年生或多年生。原产西域各国,汉武帝时,张骞使西域,始从大宛传入。
(8)蒲桃:即葡萄,原产西域,西域人以葡萄为酒,富人藏酒至万余石。
(9)逐:随。
(10)汉臣:汉朝的臣子。亦指古代汉族政权的臣子。
(11)当:应当。
(12)令:使。
(13)外国:古代指中央政府以外的政权。后以指本国以外的国家。
(14)觅:寻求。
(15)和亲:指封建王朝利用婚姻关系与边疆各族统治者结亲和好。历史上大多以公主或将宗室女子封为公主远嫁异国,以换取一定时间的边疆和平。
全文拼音版
作者介绍
王维的诗
相关推荐
送郑少府入辽共赋侠客远从戎
边烽警榆塞,侠客度桑乾。
柳叶开银镝,桃花照玉鞍。
满月临弓影,连星入剑端。
不学燕丹客,徒歌易水寒。
送内寻庐山女道士李腾空二首·其二
多君相门女,学道爱神仙。
素手掬青霭,罗衣曳紫烟。
一往屏风叠,乘鸾著玉鞭。
送白少府送兵之陇右
践更登陇首,远别指临洮。
为问关山事,何如州县劳。
军容随赤羽,树色引青袍。
谁断单于臂,今年太白高。
送别
斗酒渭城边,垆头醉不眠。
梨花千树雪,杨叶万条烟。
惜别倾壶醑,临分赠马鞭。
看君颍上去,新月到应圆。
送王大昌龄赴江宁
对酒寂不语,怅然悲送君。
明时未得用,白首徒攻文。
泽国从一官,沧波几千里。
群公满天阙,独去过淮水。
旧家富春渚,尝忆卧江楼。
自闻君欲行,频望南徐州。
穷巷独闭门,寒灯静深屋。
北风吹微雪,抱被肯同宿。
君行到京口,正是桃花时。
舟中饶孤兴,湖上多新诗。
潜虬且深蟠,黄鹄举未晚。
惜君青云器,努力加餐饭。
送高三之桂林
留君夜饮对潇湘,从此归舟客梦长。
岭上梅花侵雪暗,归时还拂桂花香。
送石昌言使北引
昌言举进士时,吾始数岁,未学也。忆与群儿戏先府君侧,昌言从旁取枣栗啖我;家居相近,又以亲戚故,甚狎。昌言举进士,日有名。吾后渐长,亦稍知读书,学句读、属对、声律,未成而废。昌言闻吾废学,虽不言,察其意,甚恨。后十余年,昌言及第第四人,守官四方,不相闻。吾日益壮大,乃能感悔,摧折复学。又数年,游京师,见昌言长安,相与劳问,如平生欢。出文十数首,昌言甚喜称善。吾晚学无师,虽日当文,中甚自惭;及闻昌言说,乃颇自喜。今十余年,又来京师,而昌言官两制,乃为天子出使万里外强悍不屈之虏庭,建大旆,从骑数百,送车千乘,出都门,意气慨然。自思为儿时,见昌言先府君旁,安知其至此?富贵不足怪,吾于昌言独有感也!大丈夫生不为将,得为使,折冲口舌之间足矣。
往年彭任从富公使还,为我言曰:“既出境,宿驿亭。闻介马数万骑驰过,剑槊相摩,终夜有声,从者怛然失色。及明,视道上马迹,尚心掉不自禁。”凡虏所以夸耀中国者,多此类。中国之人不测也,故或至于震惧而失辞,以为夷狄笑。呜呼!何其不思之甚也!昔者奉春君使冒顿,壮士健马皆匿不见,是以有平城之役。今之匈奴,吾知其无能为也。孟子曰:“说大人则藐之。”况与夷狄!请以为赠。
送汴州监军俱文珍
奉使羌池静,临戎汴水安。
冲天鹏翅阔,报国剑铓寒。
晓日驱征骑,春风咏采兰。
谁言臣子道,忠孝两全难。
送友人游河东
停车晓烛前,一语几潸然。
路去干戈日,乡遥饥馑年。
湖波晴见雁,槐驿晚无蝉。
莫纵经时住,东南书信偏。
送郑司仓入蜀
离人丹水北,游客锦城东。
别意还无已,离忧自不穷。
陇云朝结阵,江月夜临空。
关塞疲征马,霜氛落早鸿。
潘年三十外,蜀道五千中。
送君秋水曲,酌酒对清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