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药山高僧惟俨二首

〔唐代〕李翱

【其一】

练得身形似鹤形,千株松下两函经。

我来问道无馀说,云在青霄水在瓶。

【其二】

选得幽居惬野情,终年无送亦无迎。

有时直上孤峰顶,月下披云啸一声。

作品简介

《赠药山高僧惟俨二首》是唐代文学家李翱赠与药山惟俨禅师的组诗。这两首诗记述了诗人向一代高僧问禅访道的逸事,表达了作者对其深厚的佛学修养的赞赏和钦佩之情。诗人抓住几个有特色的动人细节表现了高僧修道的不凡境界,给人突出深刻的印象,艺术表现力可谓高超。

创作背景

李翱是中唐时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和哲学家,当时任朗州(今湖南常德)刺史,药山惟俨禅师驻锡的药山道场,正是他的治下。李翱早就景仰药山禅师的嘉声,以太守之尊屡请不至,于是就屈驾亲自拜山。哪知到了药山,唯俨禅师执经在手诵读,根本就不理他。李翱的侍者就告诉惟俨禅师说,太守大人来看他了,但惟俨禅师还是不顾。李翱性急,说:“真是见面不如闻名啊。”拂袖而出。这时惟俨禅师回过头来说:“太守何得贵耳贱目?”意谓:相信耳朵的虚闻还是相信眼睛的实见呢?这句极有分量,李翱心中一震,立即谢过,并请教大道。当他问“如何是道”时,惟俨禅师一言不发,却用手上下一指问:“会么?”李翱茫然不懂,惟俨禅师才说:“云在青天水在瓶。”李翱悟性毕竟不凡,当下“欣然”,于是就题此诗赠惟俨禅师。

翻译注释

翻译

赠药山高僧惟俨二首·其一

把身体修炼得像仙鹤般轻灵,千年长松下相伴着两卷佛经。

我来问道大师什幺也没有说,只是指示我云在青天水在瓶。

赠药山高僧惟俨二首·其二

选择清幽的地方修行惬意怡情,终年无俗事用不着送往和迎来。

有时径直就登上了孤峰的峰项,在月下长啸拨开了遮目的乌云。

注释

(1)鹤形:鹤的形态,形容人似仙鹤一般清瘦俊逸,风度不凡。

(2)青霄:一本作“青天”。

(3)送亦无迎:送、迎,指送往迎来一类尘俗的应酬之事。

全文拼音版

zèngyàoshāngāosēngwéiyǎnèrshǒu
liànshēnxíngxíngqiānzhūsōngxiàliǎnghánjīng
láiwèndàoshuōyúnzàiqīngxiāoshuǐzàipíng
èr
xuǎnyōuqièqíngzhōngniánsòngyíng
yǒushízhíshàngfēngdǐngyuèxiàyúnxiàoshēng

作者介绍

李翱(774—836),字习之,陇西狄道(今甘肃省临洮县)人,唐朝时期大臣、文学家、哲学家、诗人,进士及第,授校书郎,迁京兆司录参军。李翱从韩愈学古文,为中唐著名古文家。不长于诗。《全唐诗》存诗7首,判1首。《全唐诗续拾》补诗1首。

李翱的诗

相关推荐

赠柳

〔唐代〕李商隐

章台从掩映,郢路更参差。

见说风流极,来当婀娜时。

桥回行欲断,堤远意相随。

忍放花如雪,青楼扑酒旗。

赠宣州元处士

〔唐代〕杜牧

陵阳北郭隐,身世两忘者。

蓬蒿三亩居,宽于一天下。

樽酒对不酌,默与玄相话。

人生自不足,爱叹遭逢寡。

赠长沙公

〔魏晋〕陶渊明

同源分流,人易世疏。

慨然寤叹,念兹厥初。

礼服遂悠,岁月眇徂。

感彼行路,眷然踌躇。

于穆令族,允构斯堂。

谐气冬暄,映怀圭璋。

爰采春华,载警秋霜。

我曰钦哉,实宗之光。

伊余云遘,在长忘同。

笑言未久,逝焉西东。

遥遥三湘,滔滔九江。

山川阻远,行李时通。

何以写心,贻此话言。

进篑虽微,终焉为山。

敬哉离人,临路凄然。

款襟或辽,音问其先。

赠别

〔唐代〕许浑

眼前迎送不曾休,相续轮蹄似水流。

门外若无南北路,人间应免别离愁。

苏秦六印归何日,潘岳双毛去值秋。

莫怪分襟衔泪语,十年耕钓忆沧洲。

赠丁仪王粲诗

〔两汉〕曹植

从军度函谷,驱马过西京。

山岑高无极,泾渭扬浊清。

壮或帝王居,佳丽殊百城。

员阙出浮云,承露概泰清。

皇佐扬天惠,四海无交兵。

权家虽爱胜,全国为令名。

君子在末位,不能歌德声。

丁生怨在朝,王子欢自营。

欢怨非贞则,中和诚可经。

赠胡僧

〔唐代〕周贺

瘦形无血色,草屦著行穿。

闲话似持咒,不眠同坐禅。

背经来汉地,袒膊过冬天。

情性人难会,游方应信缘。